朱元璋收起笑容,颇为感慨的道:“你不在底层待过你不会明白的,当年你爷爷,太爷爷他们,只要听到纳税怕得身体都在发抖,人丁税,田亩税,各种杂七杂八的税收,蒙元年年在增加赋税,后来,就是连家里的谷种都被拿去交税了,都给活生生饿死了,你说,听到赋税改革,谁不怕?谁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猫腻,是不是要收刮民脂民膏?”
听罢,朱标默然点头。
随后,朱元璋道:“去把刘三吾给咱叫来。”
“好。”
朱标应诺,转身而去……
……
刘三吾原本为了避祸,隐居广西,潜心著述,没想到竟被朱元璋请到了京师,成为负责通政司主要工作的通政使。
从草根到正三品大员,这让刘三吾至今想起都觉得有些梦幻。
不过,比起官职,更令刘三吾感到欣喜的是通政司的这一份工作。
通政司主要负责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也负责官报邸报的发行,惟掌文书而已,所以,一向被视为清水衙门。
刘三吾本就不在意什么清水衙门不清水衙门的,而现在通政司更是有了让他为之着迷的东西:《明报》。
一份小小的报纸,就能囊括古今天下事,而且还能与天下人分享,这可比他以前隐居著述不知道要好上千百倍。
现如今的《明报》,是兼具政策宣传,新闻时事,知识传播,娱乐消遣等等的载体,已经成了大明百姓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自从上次皇上给通政司拿来一本《红楼梦》后,刘三吾就几乎没有在朝堂之下单独面圣了。
其实,他也能大概猜出来,皇上这一次召见他的意图。
“臣,刘三吾叩见皇上!”
“起来说话。”
朱元璋让刘三吾起来,而后道:“三吾,把你叫来,是想让你在《明报》上讲明一个东西。”
“皇上请讲。”
“咱想要你把‘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两个政策’给写清楚,写明白了,一定要通俗易懂,直接了当,让百姓们都看得懂,明白咱的意思吗?”
“明白。”刘三吾点头。
朱元璋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