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家更加恼怒,将刀更加深的抵着于阗使者的脖子,大怒道:“你还敢乱说?”
见山贼要动真格的了,于阗使者连忙摇头道:“不敢了,不敢了。”
二当家这才收起马刀。
三当家一直紧盯着郭遵等人的一举一动,突然,他的脸色骤变,惊恐地低语道:“怪了,他们怎么就后退了五十步,然后就不再动了呢?”
四当家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骂骂咧咧道:“他妈的,这算什么?撤又不撤,打又不打,大当家的,依我看,与其这样耗下去,不如主动出击,把他们给灭了,省得心烦!”
话音刚落,他就转过头,对着身边的山贼们扯着嗓子大喊:“弟兄们,抄家伙,跟我一块儿上,把这几个像跟屁虫似的宋兵给收拾了!” 喊完,他自己率先拍马向前冲了三五步。可尴尬的是,他回头一看,只觉得身后冷风嗖嗖的,大家都垂头丧气的,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挪动一步。
四当家的脸 “唰” 地一下红到了耳根子,感觉自己丢尽了面子,只能灰溜溜地拨转马头退了回来。他满脸不甘,嘲讽道:“怎么?你们都怂了?他们就只有五个人,又不是五百人,这有什么好怕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冷兵器时代,穿铠甲的士兵相对于未穿甲者,的确具有极大的优势,甚至可以形成碾压之势。就如明朝末期,时常能见到几百个明朝官兵追着几万流民军暴打的场景。而宋朝更是我国科技发明创造的大爆发时期,早期的火炮、火枪、神臂弓等都诞生于宋朝。虽说宋朝官兵的兵员素质整体不算高,大多出身于流民和犯了罪的罪犯,但凭借装备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短板,长期以来,相较于周边政权,还是具备相当大的优势的。若要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相关证据加以佐证,元朝编纂的文献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宋史兵志》载:“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
稍微解释一下这段文言文:士兵来源多样,包括失地农民、流民,以及犯了罪的流寇等,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因军事制度和重文轻武政策影响,士兵训练时间和强度难保证,战斗技能熟练度受影响。不过,在与辽、西夏等长期对抗中,宋朝士兵在守城战和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