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在座的三百余位,心怀法治报国理想的同仁学子,我不禁想起《商君书》开篇所言。
“法者,国之权衡也。”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龙国教育部、汉东省委省政府批准、汉东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各级政法系统全力配合。
在以艾前进书记、正强校长为首的汉东大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研究决定,拟将汉大政法系,升格为汉东大学政法学院。
这个决定,既是对我们六十载办学传统的传承,更是面向新时代的开拓。
此刻,请先让我们共同探讨政法教育的历史脉络、时代使命与发展路径。
高育良轻轻推了推眼镜,手扶讲台,目光深邃地看向参会学子们。
一、溯古观今:政法教育的历史经纬。
龙国古代政法思想的精髓,在《尚书·吕刑》中可见端倪。
“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这是西周时期形成的礼、刑相辅体系,开创了东方政法文明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传人——韩(非)子云:“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这种法治精神穿越千年,至今仍在警示我们:政法教育必须秉持公正之道。
从古至今,从西到东,从外到内,从雅典学院到稷下学宫,从岳麓书院到京师大学堂。
人类文明发展史,不断印证着培根所言:“法学家的智慧是国家的珍宝。”
1906年沈家本主持修订《大清刑律》,开创龙国近代法学教育先河。
1937年西南联大法商学院在抗战烽火中坚持办学,培养出王铁崖等法学大家。
这些先辈在民族危难之际坚守法治火种,恰如《管子》所云: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
今天,当百年变局之际,与世纪之交之际相交。
当技术革命重塑社会形态,当改革开放焕发新活力,当我们既要走出去,还要看清楚。
我们筹建政法学院,正是要续写这份跨越时空的政法教育传承。
这不是简单的名称更迭,而是要在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