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点头称是:“陛下圣见。民间文化犹如繁星点点,点缀着华夏文明的浩瀚夜空。臣定会安排人手,仔细甄别筛选,将那些富有生活气息与文化内涵的故事收录其中,使大典能更全面地展现我华夏大地从古至今的风貌。”
朱棣又踱步至书桌前,拿起一支毛笔,轻轻转动着,说道:“编撰过程中,对于那些失传古籍的辑佚工作,进行得如何?许多珍贵古籍在历史长河中散失,若能借此次大典编撰将其部分内容还原,那也是大功一件。”
解缙赶忙上前一步,回禀道:“陛下,这方面工作进展颇为顺利。众多学者不辞辛劳,从各类文献的引用、注释中查找线索,已成功辑佚出不少失传古籍的片段篇章。虽然无法完全恢复原貌,但能保留这些珍贵文字,对研究古代学术思想的演变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朱棣满意地将毛笔放回笔架,说道:“很好。学术研究就是要追根溯源,探寻古人智慧。此次大典编撰,我们要为后世留下尽可能完整的文化脉络。另外,关于大典的装帧设计,你可有初步设想?”
解缙微微低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永乐大典》作为我大明文化盛举的象征,其装帧当尽显庄重华贵、大气磅礴之态。采用上等的纸张绫绢,配以精美的图案雕刻,以彰显其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且,为方便查阅与保存,可按类别分册装订,每册都设置详细的目录索引。”
朱棣颔首赞同:“嗯,正该如此。如此宏伟巨着,外在装帧也要与之匹配。要让后人一看到这大典的模样,便心生敬畏,感受到我华夏文明的威严与厚重。”
解缙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还有一事。大典完成后,如此庞大的篇幅,若要广泛传播,单靠人工抄录副本耗时费力,效率较低。臣听闻民间已有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不知能否将其用于《永乐大典》的副本制作?”
朱棣沉思片刻,说道:“活字印刷术虽好,但大典内容繁多,排版印刷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