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张海山来到老贾小院时,已是午饭时分,小院在国道的路北。一幢两层楼的房子,门口的水泥地面干净的一尘不染,沿墙角摆了几盆月季花。一对从乡下收来的石臼窝子灌满了水,上面飘着几片圆润的小荷叶。看得出老贾的日子过得滋润,他想这一趟是来对了,于是一进门就大声喊:“贾老三,贾石头!”
屋里应声伸出一个光头来,一只手摘下老花镜,盯着海山看。但海山立马认出老贾来,继续打趣道:“你个贾石头变成贾光头了?”
这让老贾一下子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在浮槎镇收蜂产品时,帮过大庙乡一户建房的农家弄过几车石头,并由此得了个“贾石头”的称号,而眼前的来人正是大庙乡的张海山了。
老贾笑眯眯地问:“你真稀客呀,怎么就想起我来了?”
递烟,泡茶,老贾猛地想起了饭来,便问有没有吃。张海山摇摇头,笑说“没饭吃了”。
“走,今天带你去吃国道鱼。”老贾拉着张海山出来,门也不关,只朝楼上喊一声:“小杨,我们出去吃了。”楼上有女人的声音应着知道了。
“还是小嫂子好啊!”出了门,海山忍不住调侃一下老贾。老贾会心一笑,说好多年了。
两人在路边的“国道鱼”馆里坐下来时,感慨时光飞逝,十多年未见,把各自的变化说了一通。
关于孩子毕业分配的事,老贾却一言不发。那餐饭,张海山吃的心神不宁,觉得老贾像是胸有成竹,又觉得不可能如此简单。让老张的心一会天上一会地下。终于吃完饭,老贾才告诉老张,他从“二轻局”下来之后,有一批同事就转到“企业办”,也就是后来的“乡企局”。所以,那里人和他都很熟悉。
“比在原单位还熟,你就放心吧。”
这句话让张海山一直悬着的心软着陆,一切安稳祥和。
吃完饭回到老贾小院里,张海山看花看草都格外顺眼。老贾留他多坐一会,他也不肯,迫不及待的要乘车回去,望望头顶上的蓝天白云,是很久没有过的爽快呢!
临走时,他没忘跟小杨打一声招呼,还自荐道:“我是老张,大庙的养蜂专业户”。楼上响起小杨恍然的盛情挽留。海山连忙摇手,说回去还有很多事要忙,然后逃跑一样地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