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大秀看到海山得意洋洋,便低眉顺眼地服侍着海山,心想那个老贾真有两下子吗?却不敢问结果的话。
直到张海山也憋不住感慨,多亏跑了这趟,然后如此这般一一道来。
直到深夜,老张两口子还在盘算着把今年刚收上来的新花生米加工成五香味的,乡下人只能用一些土特产来托人找关系了。
最肥的老母鸡,最大的花生米,最香的菜籽,都是用来铺一条进城的路啊!
第二天,海山在家里分拣花生米,把那些邹皮的小粒花生米挑下来,半天塞一颗进嘴里。海山心情很好,那些拣好的花生米看起来大小均匀,仿佛是儿子的作业成绩,老师肯定能看上眼的。
他正陶醉在得意洋洋的幻想里。突然,小卖部跛脚的老妇人隔着院门大声喊:“海山,你家来电话了。”张海山一下子站起来,他昨天才把小卖部的号码给了老贾,这电话一定是他打来的。海山三步并做两步赶过去,一把抓起话筒,里面没人说话,只有一阵脚步声。他连忙“喂喂”喊了两声,仿佛要把远去的脚步拽住。电话那头果然响起老贾熟悉的声音:“老张啊……”
老贾告诉他,这一批学生的手续都压在“乡企局”里,原则上是统一分配。但是因为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不同,单位好坏更有差别。考虑到每个人想法不同,现在“乡企局”实行推荐制。把学生推荐给合适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考察学生的能力,双向选择。
张海山听到“推荐制”,“双向选择”,便一句也听不下去,仿佛是落水的人耳边咕咕噜噜什么也听不清。但他还是很清醒地问“那孩子的事怎么弄呢?”
老贾告诉海山说如果不着急,就先等等,着急的话,他明天或者后天去趟“乡企局”找老张。老张,原来也是浮槎镇财政所的老会计,因为业务能力强调到市局里来了,现在是“乡企局”的会计师,以前他和张会计关系好到伙穿过一条裤子。
海山听得很激动,连声说:“现在就很着急呀。”仿佛这就要取一条裤子来,看他们伙穿才放心。然后又恳请老贾跑一趟才千恩万谢地挂了电话。
晚上,海山两口子商量着,托老贾找关系,礼品必须要双份的了,老贾找的张会计,张会计有,老贾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