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会称王称帝,倾覆朝廷?还是说他们依旧只会占山为王,成为地方一霸,继续他们原先的统治?”
禹朝幅员辽阔,包罗万象众生,这些寨民和他们的所在的地方现在的状况说是还停留在几个朝代之前都说得过去。
说到底,他们都没有到不认可禹朝的地步,确切的说从文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两者都不在一个水平上,这让这二者之间难以建立起信任和沟通,也就造就了这些人在关键时候容易随风倒。
你去跟他们谈认同、谈信仰和忠义,这都是不可能的事儿,因为他们理解中的这些跟禹朝人理解的都不是一个东西。
你想用之乎者也、仁义礼智信那套说服他们,再许诺金银和那些好处,对他们用处不大,因为你可以给他们这些,常王和别人也可以给他们这些。
就是李玦想在背后使坏,也能暗中用金银开路,给钱、给东西和粮食,这些人谁养着他们,他们就听谁的话。
华靖离便道:“若这是你我二人要做的事,只要我能办到,我可以不计较他们之后的立场。总归跟他们有了交往,将来打起来了还是有些好处的,只是这好处比较微小罢了,但也总是聊胜于无的。”
“可若是要争取朝廷的支持,这件事要经过圣上、户部甚至是兵部你父亲那边,这些事儿就不好不计较得失。”
朝廷要批钱批人,都是要算最终能得到多少回报的,要是最终只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傻子也不愿意这么做。
而且现在常王还没反呢,要是派大量人手去征服这些寨民和他们的土地也不现实,因为这样会激起他们激烈的反抗,朝廷也会损失惨重。
更何况不计得失只是站在华靖离对她夏明嫣的信任和补偿的角度上说的,并不是真的不用算计得失,因为夏明嫣这么做的初衷就是为了十年后的南疆之战铺路。
夏明嫣表示理解:“这笔账当然可以算,只是投入的方式,我觉着需要变通。这些寨民、山民与我们再不同,有一点大家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到底都是人。”
“是人,首要要保证的就是生存,的确收买他们可以给钱、给粮,可说到底这些东西用得着他们的时候就给了,用不着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