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7)页
尽心尽性归向”的希伯来文内涵
    在原文中,“尽心尽性”( , bekol-levavkha uvekhol-nafshekha)直译为“以你全部的心和全部的生命”。这一表述在申命记中多次出现(如6:5,10:12),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对上帝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的忠诚。
    其中,“心”(, levav)在希伯来文化中,代表着意志、情感与思想的核心所在。它要求信仰者在面对上帝时,要保持高度的专注,摒弃一切杂念,同时不断追求内在的更新与成长。这种内心的专注与更新,是建立深厚信仰关系的基石,只有当我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上帝,才能与祂建立起亲密无间的联系。
    “性”(, nefesh)则指的是整个生命的存在,涵盖了行动、呼吸与生存的每一个层面。这意味着对上帝的信仰并非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方面,而是要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日常的言行举止到内心的所思所想,都要体现出对上帝的敬畏与顺从。
    在流散的艰难处境中,当圣殿、土地与王权等外在的宗教结构逐渐消失殆尽时,这种“尽心尽性归向”的呼召显得尤为重要。它促使信仰者将信仰内化为个人与群体的生命实践,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坚守对上帝的忠诚,以实际行动彰显信仰的力量。
    二、但以理书中的流亡信仰实践
    但以理与他的三位挚友作为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大精英(但以理书1:3 - 6),他们的生平经历犹如一部生动的信仰史诗,完美而深刻地体现了申命记4:29中所倡导的“尽心尽性归向”。他们的信仰实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极具代表性的范式:
    (一)在异教文化中持守身份
    在巴比伦的异教文化环境中,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自己的信仰身份。例如,但以理毅然决然地拒绝食用王膳(但1:8 - 16)。这一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信仰考量,因为外邦的食物极有可能涉及偶像祭物,或者不符合利未记11章中所规定的洁净标准。但以理的这一选择绝非是拘泥于律法主义的刻板教条,而是他为了“不玷污自己”,坚定地表明对上帝诫命的忠诚。在他心中,对上帝的信仰高于一切,即使面对来自世俗的种种诱惑与压力,他也毫不
第(2/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狐仙美人:我用画卷封百妖荒年福满仓,病娇侯爷缠不休带崽种田:亡夫归来宠翻了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放牛娃,从神鼎开始修仙悍妃强缠:世子不从也得从医权在握男人被抢?不慌,这丫是个坏家伙从家族弃子到权利巅峰,我赌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