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李伟东果然顺利通过了考试。
校长此时陷入了苦恼:到底要选谁来当李伟东的导师呢?在校长心中,这个导师一定得是有足够声望与经验的人物,才压得住李伟东,而且愿意担当这一看似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然而这一次,校长完全错了。
希望指导李伟东的人远超预期!只要有资格带研究生的教授们都递上了申请。
这让校长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连那些与李伟东研究领域毫无关联的历史、文学等系的老师们都递交了申请书。
面对如此情景,一些人振振有词表示,学校需要的只是一个名义,放在哪里不是一样呢?就算把他放在物理系,这些老师也深知他们未必能够指导他什么。
一番争辩下,校长决定索性让李伟东自行选择他的导师。
经过考虑,李伟东竟然选择了历史系,这震惊了整个校园——大家都觉得他是物理学的翘楚,怎么会去历史系深造?
实际上李伟东有他自己的打算。
他希望通过历史系的平台,广泛接触到各类学科的学生,更方便挖掘人才。
不过,这一选择遭到物理系主任强烈的反对,并无视李伟东个人意愿,强行让他再注册为物理系研究生,最终使得李伟东拥有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
李伟东成为了历史系学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该系擅长考古学的数位老师协助鉴定一批古董。
早年间,他曾收集过大量文物古玩,虽不了解具体价值,却能准确辨识年代。
回到国内之后,李伟东开始逐步挖掘他埋藏多年的宝贝,并腾空大学新建大楼的三整层专门陈列这些东西。
现在历史系并不缺少能够鉴定古董的专家,甚至可以通过他们联系到更多的行家。
李伟东委托学校派出张芳作为项目协调人,同时调派相关部门提供安全支持。
一切就绪之后,他就放手不再参与其中。
几位专家学者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这批古玩的鉴定。
其中既有珍品也有普通物品,前者准备建立私人博物馆用于展示及提升大厦格调,后者则计划作为装点环境之用或者留作私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