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交战双方都处在持续运动中,远程射击窗口全在曲步阶段,而何时发起冲击又很看重临场判断,冲早了不利于转向,冲晚了对方会拉远距离。所以骑兵强不强全看控马水平,在于能否按需掌控战马的步伐节奏。
战前还能靠发令约束,打起来相互绞杀在一起,战场四下烟尘滚滚,马蹄踏地震耳欲聋,再指望指挥官现场传令就是个笑话。控马是骑兵技术基础中的基础,刻苦训练只能解决操纵问题,临场对战还得看骑士自身的天赋。曹纯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和刘琰对战总感觉反应慢一拍。
现在双方都处于曲步阶段,双方都没有贸然加速对冲,俯瞰战场四条长龙相向运动,龙头卷起大片烟尘遮挡住后方,烟尘中马蹄踏地传出有节奏的轰鸣,不时传出鸣笛尖利的声响,每一次鸣笛响过,长龙之间就会出现暴雨一样一阵接一阵的箭雨。
四条长龙在战场上划出四个大圆圈,没有战马搅动烟尘瞬间消散,待烟尘散去幽州一边没有一人落马,乌桓人一方则损失巨大,落马的乌桓骑士几乎没有能动的人。这也不能怪乌桓人没本事,队伍太分散不如幽州骑兵箭雨密集,烟尘中零星箭矢的杀伤效果很有限。
队列密集程度还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武器质量差距太大,乌桓人所用的弓箭都是角弓或是短梢,大部分是袁绍支援的二手货,长梢弓和破甲重箭这些高端武器军阀自己都不够用,乌桓人压根就没有装备。
幽州骑兵本就擅长骑射,有铁甲护身远程交战肯定会占上风。没有长梢弓还可以拉近距离弥补,箭矢上的巨大差距就彻底没招,随着甲胄制造技术的改良和普及,汉代已经开始区分箭矢轻重。
乌桓人只有轻箭,轻木或是竹制箭杆,长度不超过70厘米,铁箭头不足50克还都被打磨成锐利的三角形,三角形箭头射击无防护的野兽很有效,可面对重甲却无奈何:箭头接触面太小碰到坚固的铁甲片瞬间变形,不是弹飞就是卡在甲胄缝里根本无法穿透。
轻箭唯一的长处就是射击距离远,但在幽州骑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