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6)页
恢复基层政府的统治能力,强化人们对于成为公职人员的向往,增强政府影响力。
    这些东西是秦朝本来坚持得不错的,但是在几十年前出现了问题,大批量的基层管理人员跑去修长城了,那地方能不乱就怪了。
    这不是秦律的问题,是新产生的问题,这些东西反而好弄,往回改就行了。
    有的条款颁行天下,有的条款选择郡县试点,有的条款还在讨论。但这股改革的春风已经吹向了天下,一片欢舞的情形出现在天下四十八郡国内。
    我大秦,蒸蒸日上啊!
    与此同时,内部的换血也在悄然进行,翰林院的储才之所人数锐减,地方的基层官员,不合格者直接罢黜,由翰林、军功将官走马上任。
    韩毅、赵临江等已经充分历练的人员,则开始替代郡守级职位,皇帝一手提拔的行政官员正在逐渐提升职级。
    天启三年,暮夏。
    皇帝发布诏书,第二期察举制于仲秋时节开始,筛选三轮。
    查面观体与审核家世,有重罪者,面貌极为不端者不得参加。文采检验,由丞相或九卿监督,使用秦小篆复述、写出朝廷某项举世皆知的政令,并尝试理解其中深意,题目到场揭晓。
    最后则是殿试,由皇帝陛下亲自监考,临时出题,题目不定,字数不定,问题不定。
    此轮察举制录用进士一百名,人选依旧由天下列卿级(比二千石)、高爵者(十六级爵位)以上高官权贵推荐,三人为限。
    特别补充,此次录用者有百人之众,皇帝特别命令,要分门别类。
    其中法家传统学徒可占名额85人,另分五人与纵横学者,六人与儒学大派,剩余名额不定,百家皆可来此。之所以如此分配,乃是考虑到帝国的政策根基与未来的使用方向,这是兼具公平性与传统的妥善决策。
    儒家、纵横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奔走相告,学到底不就是为了做官吗?不追逐名利者终究是少数。之前秦始皇只给了一个五经博士的闲职,现在如果能做到进士,将来起码是个县丞啊!冲!去咸阳!
    与第一次比较荒蛮不同,这一次很多人都明白,察举制真的会成为行之有效的常例制度。
    同时,一条条新的约束命令也开始下达,诸如:要求推荐者审查
第(5/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年代:我在58有块田热痒逼我退团,我一首歌火遍全国光速重返十六岁重生六零:老太太的崛起丧尸末世:请叫我菌王hp:纯血贵族他利益至上元配嫡女高嫁日常全宗门皆卷王,小师妹纯苟王吞天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