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6)页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军濡须口,徐盛从权御之。
    徐盛乘蒙冲(战船),遇暴风,船落敌岸边,诸将恐惧,未有出者,独盛将兵与敌顽抗,风止乃还。后迁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太守。徐盛在与曹休的激战中,遭大风,船人多丧,盛收余兵,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各引军退。迁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吴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率大军攻吴,意在渡江。徐盛建议沿江筑围,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徐盛不听,依计行事。魏文帝到广陵,看见连绵数百里的假围,惊讶不已,误以为吴军皆拒守江边。当时又值江水猛涨,便下令退兵。
    徐盛感受到了孙策的注视,他挺直了身躯,向孙策抱拳施礼,沉声道。
    “主公,末将愿率本部人马,前往泾县破敌。”
    孙策微微颔首,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好,文向,此次出征,务必小心谨慎。祖郎此人诡计多端,不可轻敌。”
    徐盛领命而去,他的身影在晨雾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与此同时,在深山中,山越人的鼓声如雷鸣般回荡。
    祖郎站在一座高台上,他的身旁站着三十六个部落的酋长。祖郎将一个青铜面具扣在脸上,面具上的纹路狰狞而神秘,仿佛是一头凶猛的野兽。
    ps:祖郎,东汉末年活跃于扬州丹阳郡泾县一带的山越势力头领,被称为“泾县大帅”、“丹阳宗帅”。
    在孙策下江东期间,多次率军与孙策交锋,互有胜败。曾两次击败孙策:先是逼得孙策“几至危殆”;后来,又在防御战中击溃孙策。最后,孙策纠合大军与之交战,大破之,祖郎遂投降孙策。
    在祖郎的示意下,三十六个酋长纷纷割破手指,将鲜血滴入一个巨大的陶碗中。他们的鲜血在陶碗中交融,象征着他们的联盟已经正式成立。
    祖郎看着陶碗中的鲜血,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选择泾县作为据点,不仅是因为此处扼守着丹阳郡的要道,更因为四周的山岭交错如犬牙,密林间暗藏着无数天然溶洞,这些都是绝佳的藏身之地。
    山民们用竹篾编织成的藤甲,经过桐油的浸泡后,变得坚硬而光滑。在火把的照耀下,这些藤甲泛着诡异
第(2/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全家背刺,唯有自己暴富才最香天龙:剧情没开始,我已名满天下宝可梦:开局一只上将巨钳蟹!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江湖情长怪物出没弹幕剧透钓系女主把死对头钓疯了重回逼婚现场,我只把你当我哥来到蒸汽工业的新世界我的抗战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