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蒸腾的水汽尚未散尽,四十余名倭国女子已身着月白襦裙,三三两两聚在海棠花架下。新裁的裙裾扫过青砖,绣着并蒂莲的鞋面沾着晨露,倒像是春日里新抽的嫩芽。
    周嬷嬷手持檀木戒尺轻敲石桌,银护甲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34;都靠近些,咱们先学几句要紧的汉话。&34;
    千夏攥着袖口,看同来的阿绫红着脸跟着念:&34;大人万福金安。&34;她注意到廊下站着的老仆正往石桌上摆放笔墨纸砚,青瓷茶盏里飘着碧螺春的清香,与记忆中矿洞里的硫磺味恍若隔世。
    当翻译将&34;欢迎你们来到大明&34;这句话转译过来时,有个姑娘突然捂住嘴抽泣,惊得廊下的画眉鸟扑棱棱乱飞。
    &34;请问大人,后面我们该去哪?&34;千夏膝盖微颤,却还是挺直脊背发问。
    翻译话音刚落,周嬷嬷便笑着展开手中的蜀锦帕子,上面用金线绣着展翅的凤凰:&34;秦王殿下早有安排——你们将成为大明子民,往后要学的,是相夫教子的本事。&34;她特意放慢语速,让翻译逐字转述。
    花架下顿时响起窃窃私语。千夏想起三日前在码头,那个帮她捡起掉落木梳的明军士兵,他腰间系着的平安符绣着歪歪扭扭的&34;福&34;字。
    此刻周嬷嬷身后影壁上的&34;家和万事兴&34;四个大字,倒与那平安符上的字迹有几分相似。
    &34;殿下特意嘱咐,&34;周嬷嬷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纸,&34;要给你们配良人。&34;
    她指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名字,&34;这些都是保家卫国的好儿郎,只是还缺个能暖被窝、持家的媳妇。&34;说到这里,连素来严肃的翻译官都红了脸,惹得姑娘们低头轻笑。
    原来,这些嬷嬷之所以对倭国女子关怀备至,背后藏着一盘深远的棋局。秦王朱樉向朱元璋与太子朱标进言,提议将俘获的倭国女子许配给退伍单身明军。
    他在奏折中写道:&34;战士浴血沙场,理当有所回报。赐婚之举,既能解将士婚配之困,又可彰显天朝上国仁德,更能令军心稳固,使我大明虎狼之师再添锐气。&34;
    朱元璋展卷细读,抚须沉吟。太子朱标亦认为此策可行:&34;父皇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被清冷世子缠上后我死后,嫡兄们都疯了曹宋:曹操穿大宋,和金朝谈崩了!被宠十五年,满京城都想杀我挖骨顾总,夫人已死请节哀李向南林楚乔斗破:阳帝从监狱走出的狂少虐夫一时爽,妻女火葬场带空间嫁绝嗣硬汉,随军一胎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