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地震和台风虽都属于三级预案中的自然灾害分类,但由于灾害特点不同,在设施检查、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处置流程会有所差异,我们在控制中心提前定义好了相关步骤,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就能更关注每个环节的细节和执行效果。”
吴松英思考片刻,补充道:“应急预案不仅要制定,更要定期演练,保障各部门协同配合顺畅。”
秦奕点头赞同:“没错。后续我们会以机场运行控制中心为核心,安排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模拟各类突发场景,让大家熟悉应对流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而且每次演练后,都会将数据收集起来,后续还能基于数据分析事件根源,更新应急预案,持续优化体系。”
接着,秦奕详细介绍起运维与应急体系的其他关键内容。
在人员能力与协作机制方面,管制员、调度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需取得 icao 或局方认证,并定期复训。同时,开展跨岗位协同培训,借助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共享信息,召开运行协调会,提升协同能力与保障效率。
在应急资源保障方面,控制中心需要动态管理物资库,设置库存预警,与消防、医院、公安等签署联动协议,确保快速响应。”
吴松英听完笑了:“很棒啊!小秦,你设计这个信息化系统还帮我把机场整体的运维和应急体系都考虑到了,后续我建立机场相关组织的时候也可以参考参考你这一套体系。”
秦奕回应道:“毕竟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这个系统就是跟机场方方面面的运营都相关的,所以我想得也多了些,不过我目前也就只是根据自己的设想来制定相关的体系,这里面应该还有很多不足的,后续需要在研发的过程中进行调整。”
吴松英正色道:“是这么个说法,那你这四步计划预计研发时间是多少呢?我们这个机场可是打算 88 年底就对外运营的了,这系统这么复杂,可不要到时候还要我们机场等你这个系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