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场蓄谋已久的围剿。\"在跨国视频会议上,李阳将竞争对手的宣传物料投屏到大屏幕,\"他们用低价策略扰乱市场,想把我们挤出局。\"研发总监皱起眉头:\"如果跟进降价,我们的品质标准根本无法维持。\"财务总监也摇头:\"海外仓和生产线的高额投入还没回本,降价等于饮鸩止渴。\"
深夜的办公室,李阳反复观看用户反馈视频。一位老妇人颤抖着操作设备:\"要是这个手环能有更大的数字就好了,我眼神不好总看不清。\"另一个家庭抱怨:\"报警功能很实用,但声音太尖锐,容易吓到老人。\"这些细节像火花,点燃了他的灵感:\"我们不能在价格战里消耗,要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二天的全员大会上,李阳宣布启动\"本土化深耕计划\"。他挥动手臂指向大屏幕上的用户画像:\"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把用户当数据,而是要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市场调研团队被派往各个社区,与老人、护工、家庭主妇深入交谈;设计师们住进当地民居,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痛点。
产品创新实验室里,一场颠覆传统的设计革命悄然展开。工程师们放弃了沿用多年的通用设计,转而开发\"银发友好型\"界面——字体放大至常规尺寸的25倍,采用高对比度配色;为了避免惊扰老人,报警系统改为震动加柔和灯光提示;更特别的是,设备外壳融入当地传统蜡染纹样,让科技产品充满人文温度。
但最具突破性的是\"定制化服务平台\"的推出。用户只需在app上传身体数据和生活习惯,ai系统就能生成专属设备配置方案。当一位患有帕金森症的老人收到带有防滑握柄和语音导航功能的智能拐杖时,他的女儿在感谢信里写道:\"这不是商品,是救命稻草。\"
面对竞争对手的舆论攻势,李阳没有选择正面回应,而是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质溯源之旅\"。邀请媒体、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