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审核持续了整整九个小时。当夕阳的余晖染红车间玻璃时,专家组在临时会议室汇总意见。李阳握着水杯的手心微微出汗,听着张工逐条列出问题:\"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三个主要项需要整改——危废标签标准化、部分培训记录补全,以及设备维护日志的时间戳校准。\"他立刻回应:\"我们承诺72小时内提交整改报告,所有问题将附上对比照片和责任人签字。\"
送审核组离开时,李阳主动提出:\"能否安排一次线上答疑?我们希望彻底理解审核标准的细节。\"张工递来名片:\"期待你们的整改成果,这次审核的表现已经超出许多同行。\"这句话让紧绷的神经稍有放松,但看着车辆消失在雨幕中,李阳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未结束。
当晚,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审核现场的录像,每个问题都被分解成具体的整改任务。李阳亲自担任整改总指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市场部负责重新设计危废标签,技术部48小时内完成所有设备的时间同步,人力资源部明天就启动专项培训\"会议持续到凌晨,厂区的灯光在雨夜里连成一片,仿佛永不熄灭的希望。
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李阳的手机始终保持震动模式。他频繁登录认证机构的查询系统,看着\"审核中\"的状态持续闪烁。有次梦中惊醒,以为收到了通知短信,打开手机才发现是凌晨三点。这种焦灼的情绪也蔓延到整个团队,食堂里讨论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审核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
当窗外的梧桐树开始落叶时,那封期待已久的邮件终于到来。李阳深吸一口气,点击打开文件,目光扫过\"基本符合认证要求\"的字样,耳边仿佛响起生产线改造时的轰鸣声、员工培训时的讨论声,还有审核现场此起彼伏的提问声。他知道,这场大考的答卷,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