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人开始着手为孩子在燕郊的初中生活做准备,从挑选学校到购买学习用品,每一件都精心挑选,希望能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芳妮这边,经过反复思考和与候兆玄的多次沟通,最终也决定先让孩子在燕郊读完初中。她明白,孩子还小,过早地让他们适应北京的快节奏生活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
而且,候兆玄的工作也相对稳定,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这才是最重要的。
“候兆玄,你觉得咱们孩子在燕郊读初中会不会耽误他以后的发展?”芳妮有些担忧地问。
候兆玄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慰道:“芳妮,别担心。咱们的学校是静儿爸爸创办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都不错。再说,孩子还小,先让他在熟悉的地方长大,等到了高中再考虑回北京也不迟。”
芳妮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就是太着急了。”
至于高考,芳妮相信,北京户口的优势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才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在燕郊的学校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出扎实的基础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在哪里参加高考,他们都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
于是,芳妮和候兆玄也开始为孩子在燕郊的初中生活做准备。他们带着孩子参观了鸿儒学校——这所学校正是静儿的父亲鸿儒创办的,也是芳妮和静儿夫妻二人任教的地方。
在这里,他们了解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还和老师沟通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希望能为孩子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最终,孩子们顺利进入了鸿儒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爸,孩子们已经顺利入学了,您放心吧。”静儿在电话里对鸿儒说道。
鸿儒在电话那头笑了笑:“我知道你们的决定不容易,但你们做得对。孩子还小,先让他们在燕郊安心读书,我这边也会多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
与此同时,鸿儒虽然希望孩子们能继续留在自己创办的学校深造,但他也理解芳妮和静儿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