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有一个——窑。
所以碳灰仅在砖结构四周出现,表面却没有,因为地底下不是墓室,更不是祭祀坑,而是一口塌掉的窑炉。
暗自握住拳头,我心里大呼牛逼二字。
尽管目前还没找到寺庙遗址,但我有九成把握能确定,庙址所在,就位于这处谷地北侧的群山中!
而这地方,就是李释缘当年为修庙一并兴建的窑口。
道理很简单,修庙需要大量砖瓦构件,何况李释缘所图不小,还要修塔,这么一来他所需要的砖瓦数量,很可能要达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块。
如此庞大的需求,去中原地区买根本不现实,远没有自己开窑烧造方便。
这一类情况并不少见,通常被称为“工程伴生窑”,也就是伴随某一项大型工程而出现的窑口。
比较典型的有南京明故宫的琉璃窑、临清的运河砖窑、宁夏的西夏贺兰窑等等。
伴生窑前期大都是以烧造砖瓦为主,后期则看情况,有的直接废弃,有的就一点点发展成了独立运营的窑口。
上述三座古窑中,贺兰窑就是这么来的。
前期专为西夏皇宫、离宫以及皇陵提供砖瓦构件,后期则改为生产瓷器供皇室和寺庙使用。
此外,十三陵附近也曾发现过足足七十二座砖窑遗址,都是为了给修建皇陵提供砖瓦,直到明朝灭亡才废弃。
“靠!”
“搞了半天是砖窑啊!害我兴奋半天!”
听我解释完,林文俊顿时有些失望,倒是黑水仙饶有兴趣的问:“沈平川,砖窑里除了砖,还能挖出别的东西么?”
“不好说。”
我摇头道:“不过既然是寺庙伴生窑,经文砖多半会有的……”
“经文砖?刻着经文的砖么?”一听到经文俩字,这吊毛兴趣又提起来了。
“对,只要经文完整且工艺不差,也是能卖不少钱的,另外……”我望向他说:“你父亲不是信佛么?如果搞出来的经文砖足够多,你或许可以用来铺地,甚至修一座小型佛堂也不是不可能的……”
林文俊想了想,不自觉就咽了口唾沫,仿佛已经吃到我给他画的这张大饼了。
“那现在挖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