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你们先扎营,等我打完探点再合计怎么挖吧。”
“好!”
他当即重重点头,完后还拍着我的肩膀,跟我说了句加油。
真是神精病!
……
实际上,我话并没说的太满。
早在三个月前搞完傅显灵墓之后,由于跟邱志全出货时,我意识到自己瓷器方面的见识不够,所以到天津后,就曾经针对性的下过一段苦功夫,相应的也了解了不少窑口知识。
因此刚刚一看这地方的轮廓和面积,我就意识到有可能是伴生窑。
唐代窑口多为两种构造,分别是龙窑和馒头窑。
龙窑呈长条形,似龙状,常见于南方;馒头窑则因外形酷似馒头得名,北方更为流行。
像这种偏圆形构造的,自然就是馒头窑。
目前已经发现的、唐代最大的馒头窑尺寸接近四米,高度在二点五米左右。
说起来似乎不大,但实际产能非常惊人,如果是烧造方砖,一炉的出砖量基本就在五千块到六千块之间。
刚刚发现的砖结构最大直径达到了五米,这就说明如果是完好了窑炉,平面尺寸绝对在三米以上。
而这地方少说十个窑炉,就算七天一炉砖,一个月就是二十多万块!
这产能太强大了。
就是修大雁塔、章敬寺(唐代纯建筑规模最大佛寺)也供得上。
所以我认为,这地方肯定不全是砖瓦窑口。
窑口不烧砖瓦烧什么?
只能是烧瓷器啊!
如果我是李释缘,我指定这么干。
不仅仅是瓷器可以用,还在于瓷器可以换钱。
这也是好多寺庙伴生窑的经营模式,烧出来的产品不光自己用,还往出卖,并把利润用在修庙上头。
也不用多,只要有一口瓷窑,犄角旮旯里刨除来那么三五件,几十万就有了。
这就是老窑口的特点,它不是肥的流油,而是肥的逆天!
和挖红薯一样,我们行里也有专门搞老窑口的。
就我知道的来说,湖南有一波,江西有一波,河北山西一带也有一波。
他们都是搞伴生老窑口为主,不过工程伴生窑不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