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环保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足使其提出的建议和主张难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充分信任,降低了其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力。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可能会对社会组织的建议持谨慎态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核实其真实性和可行性。公众也会对社会组织的宣传和倡导活动持怀疑态度,不愿意积极参与。
五、促进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环保政策制定的策略
51 加强资源整合与能力建设
511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社会组织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除了争取社会捐赠和政府资助外,还可以探索与企业合作开展环保项目、发行环保公益债券、开展环保服务收费等方式筹集资金。与企业合作时,可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社会责任目标,设计双赢的合作项目。例如,与大型制造业企业合作开展清洁生产改造项目,企业投入资金用于设备升级和工艺改进,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项目监督,不仅帮助企业降低污染排放,还能获得相应的项目报酬。
发行环保公益债券,通过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环保项目的开展。在发行过程中,需制定详细的债券发行计划和资金使用方案,明确债券的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并定期向投资者披露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开展环保服务收费,如为企业提供环境影响评估、污染治理方案设计等专业服务,收取合理费用。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利用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512 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
社会组织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