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不对,那日周督职已经说出拿了两个小的,却在暗示提醒,只是自家觉了与己无关,便没上心罢了。
想到此,顿时心下后悔不已。
其实此事并非周督职不提醒,确是宋粲由于和那丙乙先生纠缠下棋,无暇看那封书信罢了。
正在左右思忖之时,又听的陆寅继续道来:
“标下得此消息,却无任何证据,只能暗里查那王安平,却无任何端倪可查。现在回想这钢钎、火料之祸确在火坊。如此那王安平主事的窑坊却无任何疏失,而他两子离乡他处,便是想好了进退。做的如此周密,断此事非王安平一人所为。如今看来,想是这冰井司周黄门定是拿了实证,却问不出个口供,且做请君入瓮之局。”
那宋粲听了陆寅此话饶是个一愣,便抬眉问之:
“何为请君入瓮?”
见陆寅叉手躬身,口中回道:
“料想督职之计,便是以王安平做瓮,等那杀人灭口之人入局,且杀人者必来。”
宋粲听那陆寅说的如此肯定心下便是一惊。
心道:还杀人者必来?于我这制使钦差座下焉有这不怕死的人来?在皇差面前杀人灭口?嫌命长麽?
然,此意刚刚一闪,却又心下一轮。
心道:倒是说不来,且不说两个窑主一个身死沟涧,一个惨遭灭门,跟当着他的面杀人也没什么区别了。且与自家看了,倒是说不出一个不是来。饶是一个勘勘的恼人也!
且在怒不可遏之时,却又心下一轮。
心下惊道:饶是此事做的精巧,行的机密,这陆寅却如何得知?
正想至此,却见陆寅自怀中掏出一根竹管。见那竹管精小,一寸的长短,箭杆般的粗细,且是眉上一拧。倒是军中常见此物,此便是鸽筒,禁军中亦有此物,且作飞鸽传书,来往互通密信之用。
见陆寅拧开竹管,抽出竹管内绢书双手呈给宋粲。
宋粲倒是不接那绢书。望了陆寅道了一声:
“念来我听……”
不聊,便见陆寅且不答话,自囊中取了火折,吹了口气,将那火头燃起,用手掩了给宋粲照亮,道:
“将军请自看。”
此便是防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