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停顿,孙思邈又开始讲解阳跷脉:“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申脉穴在足跟外侧,如同阳跷脉的一颗启明星,照亮了它前行的道路。它所处的位置,与人体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就像发动机的启动键,为阳跷脉的运行提供着最初的动力。从申脉穴开始,经外踝上行。外踝与内踝相对,是阳跷脉起始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它如同一个坚固的基石,支撑着阳跷脉向上延伸。外踝的骨骼坚硬而结实,为阳跷脉的上行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就像桥梁的桥墩,稳固而可靠。”
“它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股部外侧和胁后是人体较为强壮且活动频繁的部位,阳跷脉沿着这些地方上行,就像一条坚韧的绳索,为人体的运动提供着力量和支持。股部外侧的肌肉发达,力量强劲,阳跷脉在这里运行,仿佛在与这些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运动。胁后则是人体的侧面支撑部位,阳跷脉的经过,为这一区域的气血运行提供了保障。过颈部上挟口角,颈部是人体头部与身体的连接部位,阳跷脉经过这里,就像在人体的‘桥梁’上穿梭。颈部的经络复杂而密集,阳跷脉在这里与其他经络相互交织,共同维持着头部与身体的气血平衡。挟口角这一过程,又与人体的面部表情和语言功能有着微妙的联系。口角周围的肌肉和神经,与阳跷脉的气血运行相互影响,共同调节着人体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
“然后进入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在这里,阳跷脉与其他经脉交汇,如同众多溪流汇聚成一片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