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些材料看似不凡,若能用于船舰制造,想必能大大提升船舰的性能。”
“但不知研发这些材料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若要大规模用于船舰,成本是否过高?这成本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费用,还有后续加工、维护等一系列的开支。”
“倘若成本过高,而我大明目前财政虽有盈余,但也需多方面兼顾,恐会对其他事务造成影响。”
杨溥也走上前,拿起另一块材料,感受着其质地,说道。
“陛下,如今国内虽经济尚可,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资金投入。农业方面,水利设施的修缮和扩建需要大量资金,以保障农田的灌溉和收成。”
“民生方面,医疗、教育等领域也亟待改善。发展新船舰固然重要,但也需考虑国内的整体情况。若因发展船舰而影响了民生,恐会引起百姓不满,动摇国本。”
杨士奇则沉思片刻后,双手抱拳说道:“陛下,臣以为发展新船舰是长远之计。如今海上局势复杂,若有更先进的船舰,能更好地保卫我大明海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至于成本和国内情况,我们可以合理规划,寻找一个平衡点。比如,在资金分配上,可以适当调整各方面的投入比例,优先保障关键项目的进行。”
朱允熥听了三位大臣的话,微微点头,说道:“三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朕也在为此事犹豫不决。如今我大明水师虽能应对一般情况,但面对一些强大的海上势力,仍显不足。”
“若能有更先进的船舰,定能让我大明在海上更有话语权。但正如杨荣爱卿所说,成本问题确实不容忽视。杨溥爱卿提到的国内其他事务的资金需求也十分关键。”
“杨士奇爱卿所说的长远之计,朕也认同。只是这平衡点,着实难寻啊。”
杨荣接着说:“陛下,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用这些新材料打造一两艘船舰,测试其性能和成本。若效果良好,再逐步扩大规模。”
“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了解新材料在船舰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而且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详细记录各项成本,为后续大规模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杨溥皱着眉头,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