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试验期间,国内其他事务的发展也不能停滞,资金的分配会更加紧张。”
杨士奇笑着说:“杨溥爱卿不必过于担忧。小规模试验是必要的探索过程,即使结果不理想,我们也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在大规模生产时犯同样的错误。”
“至于资金分配,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国内关键事务的前提下,从一些非紧急项目中适当调配资金。”
朱允熥听着他们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在心中权衡着各种方案的利弊,希望能找到一个最适合大明的发展之路。
过了一会儿,朱允熥开口说道:“三位爱卿莫要争论了。朕觉得杨荣爱卿提出的小规模试验之策可行。此计既能降低风险,又能为后续发展提供依据。”
“杨溥爱卿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但我们可以谨慎规划资金,确保国内各项事务不受太大影响。杨士奇爱卿所说的调配资金之法,也可作为参考。”
杨荣、杨溥和杨士奇三人听了朱允熥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杨荣说道:“陛下英明。我们会与研究学院的人员密切合作,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会严格控制成本,及时向陛下汇报进展情况。”
杨溥也说道:“陛下放心,臣会关注国内资金的调配情况,保证各项事务有序进行。”
杨士奇则补充道:“陛下,在试验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如何优化船舰的设计,充分发挥新材料的优势,提高船舰的性能。”
随后,朱允熥和三位大臣开始详细拟定发展新船舰的计划。
他们围坐在桌前,摊开图纸和文件,认真讨论着试验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以及资金预算等问题。
“试验地点就选在沿海的造船厂,那里设备齐全,技术人员也丰富。” 杨荣说道。
杨溥补充道:“人员方面,除了造船厂的工人,还需研究学院的专家参与,确保新材料的正确使用。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人员分工表,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杨士奇则负责资金预算,“陛下,初步估算,小规模试验所需资金不会太多,对国内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