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到,儒家显得太迂腐,道家又追求出世,只有法家在提升战争效率最有优势。法家认为,传统已经失去了作用,要想富国强兵就得变法,必须革新。
当时的国家在没变法之前,一个人的身份高低和阶层是世袭的,贵族世世代代都是贵族,穷苦百姓世世代代都是穷苦百姓,甭管你咋折腾,都不可能会调换身份;
诚然,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就没办法刺激人们打仗的欲望,尤其是没办法刺激底层老百姓的欲望。而一个国家老百姓占大多数,在那个冷兵器的年代,如果没有办法刺激老百姓,这个国家的战斗力就难以被激发;
法家提出,传统的血统论、世袭论应该靠边站,一个人的身份高低应该改成由其从战场上拎回来的人头数量决定。这个机制实在太牛逼了,极大地刺激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打仗,尤其能刺激底层老百姓,战争效率自然大幅度地提升。
本质上,法家的法治是让人们去私利,趋公利,将私利的方向引导到公利上,为公即为私,所以人人都热衷于为公,为国家出力。
法家的这套逻辑一出,厉害得不得了,魏国是第一个变法的国家,这就是着名的李悝变法,魏国变法之后,立刻变成了超级强国,把当时还没有变法的秦国打到函谷关以外去了,后来,各国都开始效仿,纷纷进行变法,慢慢地魏国的优势就没有了。
除了外部因素导致魏国衰败,还有一个原因是魏惠王干了一件蠢事,拒绝了当时来魏国找工作的商鞅,遭拒的商鞅跑去了秦国上班,便有了后来着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把法家的逻辑运用到了极致,秦国是最晚变法的国家,却后来者居上,最终完成了天下的大一统。
百家争鸣,最后都输给了法家;七雄争霸,最后都归于了秦国。
秦国统一天下后,继续沿用法家思想管理国家。可奇怪的是,战争年代牛得不行的法家思想,却在短短十几年后,使得秦朝到秦二代就挂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法家变法的目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