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穗香楼可是在广州餐饮界声名赫赫的大酒店之一,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众多餐厅酒楼之中。往来的食客皆是口味刁钻、见多识广,他们穿梭于大江南北,品尝过无数珍馐佳肴,嘴巴早就被养得无比挑剔。能在这儿的后厨谋得一席之地,已然不易,而要想在关键的副灶岗上崭露头角,更是难上加难。每天,厨房都要应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订单,既要满足本地老饕对传统粤菜风味那近乎执着的追求,他们闭着眼睛都能品出菜品是否正宗,又要兼顾来自五湖四海游客们多元得如同繁星般的口味偏好。从精细雅致、讲究意境的淮扬菜,到热辣豪爽、直击味蕾的川菜,再到独具特色、饱含风情的其他地方菜系,无一不考验着厨师深厚扎实的技艺功底与灵活多变的应变能力。
我初来乍到之时,也没少经历挫折与磨难。一道看似简单的淮扬名菜,就因为我对食材特性把握不准,比如那鲜嫩的鱼肉,我不知道它下锅几秒能达到最佳口感,火候稍有偏差,就失了那原汁原味的鲜美,让原本期待满满的食客大失所望;做川菜时,又常常在辣度的拿捏上栽跟头,不是辣得客人直冒汗,就是让嗜辣的行家觉得不过瘾。但我从未想过放弃,一次次厚着脸皮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一回回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哪怕手指被划破,哪怕累得腰酸背痛,我都没有停下脚步,不断总结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如同一个勤劳的农夫,精心耕耘着属于自己的厨艺田地。
慢慢地,我摸透了不同食材的脾气秉性,掌握了各类菜系的烹饪精髓。如今,面对复杂多样的,我已然胸有成竹,能够迅速而精准地调配食材、掌控火候,让每一道出锅的菜品都色香味俱佳,既符合菜品本身的风格特质,又能满足客人的个性化需求。也正因如此,我才赢得了帮厨和学徒们的尊重,在穗香楼的副灶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向着更高的厨艺巅峰迈进,仿佛一位坚定的登山者,怀揣着梦想,向着山顶奋勇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