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统治下,饶是太原地区富庶,也经不住压榨,去年产值七成半都被拿去冲税,剩下三成半只能说勉强够活。
存余不够又赶上雪灾,若不是地理位置好能等得到义仓发粮,那是真不知道要怎么过活。
但这也是民间常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苦的日子,他们想象过,都希望家里面以后出个读书人、或是大将军,那可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有福享了。
但……
他们万万没想过,原来我只完成我应该做的,就能有福享。
生产力跨越性的提升,均摊到每个普通单位身上的好处,对唐朝这个年代太降维打击了。
尤其李唯在推动改革的时候,总是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使得本该打对折的效率,甚至有事半功倍之效。
就比如说,今天正式完活的犁地。
“刚开始说七天,就咱们这群老不死的能把地里的活干完,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结果,今天一看!完了!没了!
真就是军爷不跟我打赌,不然我这底裤都得输没了。”
“你可就别在吃饭的时候说这恶心人的东西,谁要你那破底裤,赶紧闭嘴,吃饭!”
“好好好不提了不提了,只是你说,我们农活儿干完了,咱这群老胳膊腿,还有没有别的活儿能干?
不是说能者多劳,劳者厚赏吗?
我觉得我身体倍儿棒,还能再试试。”
“你这话说的对头,等吃完饭问问天使就知道了。”
农耕在更多的铁器与强壮耕牛的帮衬下,原本分摊在每个人身上的重担,在短短七日协调作业下完成了。
五松村的老农也没想过,他们的老骨头竟然还能如此利索。
我们也太厉害了。
不过,这些毛头小子教的东西果然不掺水。
不愧是天子传承的农耕秘法,没骗他们。
也是,能下血本跟过节似的给他们顿顿好饭吃的皇帝,稀罕骗他们这群要啥没啥烂命一条的平头百姓?
是他们肚量小了啊……
为什么要用他们这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