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灼轻点鼠标,浏览着这些七嘴八舌的“标准答案”。系统还贴心地在各个有争议的题目旁标注出了正确答案,不过,也只有他自己能看到就是了。
手机微信疯狂震动,叶灼的消息提示已经超过99+。
高三七班考生群里,信息滚动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
“我完了,数学第12题我选了a,现在上面都说是c!”
“别急,我问了补习班老师,他说这题有争议”
“物理最后那题谁会?我蒙的c,结果官方给的b!”
“语文作文我好像跑题了,呜呜呜”
同学们互相打探、安慰、吐槽,仿佛这样就能改变已成定局的答案。
家长群更是乱成一锅粥。各种截图、语音、转发的“内部消息”满天飞。
“听说今年分数线会降低10分!”
“不可能,我朋友是阅卷老师,说今年卷子简单,线肯定涨!”
“谁有靠谱估分软件?我家孩子非要我帮他算”
叶灼看着这些消息,轻轻摇头。人们总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焦虑中寻求安慰。
李老师的微信几乎要被爆了。
高三家长总群:“李老师,听说您班上叶灼这次考得特别好?能不能透露下估分?”
教师交流群:“李老师,你们班那个被四大校长同时打电话的学生,数学是不是全对?我们在讨论那道压轴题”
甚至连学校领导群都坐不住了:“李老师,关于叶灼同学的情况,咱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下宣传材料,麻烦了解一下他的大致情况。”
李老师手忙脚乱地应付着各方询问,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滚落。作为班主任,她既为叶灼感到骄傲,又担心过度关注会给他带来压力。
更糟糕的是,不知道谁走漏了风声,现在连隔壁学校的老师都在打听叶灼的情况。这阵仗,简直比查询高考状元还猛烈。
【叮!】
【检测到:社交网络关注高峰】
【警告:舆论焦点已锁定,信息易被放大扭曲】
【建议:保持低调回应,避免详细透露成绩信息】
【临时能力激活:社交直觉+80,言辞把控+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