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中老弱妇孺互相搀扶,步履蹒跚的一点点挪动着。
这庞大的人群四周,都有将士护卫,他们于日前越过渭水河,这是他们从长安出发的第四天。
队伍虽然行进缓慢,但因为董瑜一天两顿,全都是用干粮喂养百姓,这些天下来,百姓虽然长途跋涉,但面色却比出发前好了不少。
四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说不长,是因为四天的时间,李傕已经勉强稳定住了长安的时局,并做出相应安排,前来追击的西凉军也已越过渭水河朝这边杀来。
说不短,是因为四天的时间,虽然董瑜并未怎么露面,但却让十数万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位士卒们口中的少将军。
董瑜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或许在队伍出发的第一天,他曾经后悔过。
毕竟感情用事可没办法助他成就大事!
但后悔也没用呀,因为话已说,事已做。
现在想要抽身,只怕除了内心不愿,现实也不允许。
随着斥候越发紧凑的往返,身处行进队伍后端的董瑜脸色也愈发严肃。
百姓们也动荡不安起来,还好有护持在侧的将士维持秩序,不然这十数万人只怕已经乱了。
他们知道西凉军已经追来了,看着身后那慢慢扬起的沙尘,他们能想到的只有即将面临的大屠杀。
此时位于百姓队伍靠右侧的一驾囚车中,一名少年怒吼着:“给吾武器和战马,与其让吾死在囚车内,不如让老子死在战场上。”
周围押送他的士卒并不理会,只是埋头朝前走着,偶尔回望身后,眼中也都是担忧之色。
就在这时,几名骑兵呼啸而来,口中高喊着:
“少将军令,所有骑兵前往后军集结。”
“少将军令,所有骑兵前往后军集结。”
……
这样的骑兵小队不少,他们高喊着同样的话,很快就穿插过了百姓人群,朝着前军而去。
其中一队骑兵在囚车不远处,差点撞上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老人虽未被撞倒,但还是吓得跌坐在地。
骑兵立刻翻身下马,上前与周围的百姓一起扶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