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二人走出了渡口边的集镇,踏入前往山林的官道。此处地势渐高,道旁野花丛生,时有小兽窜行。官道尽头,一条青石铺就的山路蜿蜒而上,通往一座名为“青尾岭”的丘陵密林。
临入山前,张山停下脚步,俯身从包袱中取出一物。
方知寒斜眼一看,是一枚细小铜铃,被他细致地系在那柄看起来极不起眼的桃木剑剑尾。铃身褪色略显陈旧,一摇便发出“叮铃”轻响。
张山见他好奇,便主动解释道:“这是道门‘听妖铃’,与白泽图同属辟邪器物之一。这枚是最低品阶的,勉强能称作‘入门之器’。注入灵气之后,在数个时辰内,可感知到比我高出一个小境的山精野怪。”
方知寒一边听,一边挑眉。
他本想说些什么,但终究只是点了点头,心道:“这道人倒是老实。”
三境练气士,已入品级,虽不高,却也可御风行山,避疫驱虫。在龙虎山道门之中,这个境界大概只是“启蒙之下”,但对普通山下人来说,已然称得上“仙人”二字。
不过这张山倒是奇怪得很,修为浅浅,却什么都肯说,连修为都如数托出。这在他们大骊江湖可不多见。谁不是能藏则藏,修为不显才叫深不可测?
更何况他说得云淡风轻,却自报“只能感知第五境以下的大妖”。
第五境的大妖?
方知寒听着心里忍不住发虚,回想起家中那两个小家伙,青衣水蛇灵均和粉裙女童暖树,一个是中五境,一个是刚进五境,还时不时会被老黄打成大包,说是“压境打磨”。
他忽然生出一种奇怪的错觉。
难道自己和张山,不在同一座江湖?
张山却没有察觉方知寒的异样,自顾自摇铃试声,铜铃“叮铃”一响,周围草丛里竟蹿出一只绿毛狸子,睁着一双铜铃大眼,探头探脑。
张山看了一眼,道:“放心,是只开窍未满的草妖,精识未成,不成威胁。”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块干粮,丢给绿毛狸子,那狸子叼起便跑,眨眼间便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