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类、理工类、师范类、医药类、财经类、农林类、政法类,等等。那么,神州大学属于哪一类呢?
    徐生洲觉得神州大学无法定位。
    以前无法定位,是因为它是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院,都谈不上学科建设,又何来学科定位?
    现在无法定位,则是处在从职业本科院校向普通大学转型的十字路口,很多问题徐生洲也没想明白。
    有时候他觉得学校应该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毕竟数学学科有自己、肖和平,历史学科有黄柯、严长寿、金泽河,生物学科有陈康彦、王树立,只要再加把劲,把考古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搞好,把中文系、英语系拼凑起来,这基本框架不就有了么?
    有时候他又觉得学校应该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要多搞些好找工作的专业。像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只怕学生毕业后都得饿死。所以他保留了软件技术、网络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土木工程等实用性很强的老家底,还想着发展染色技术、计算机科学。
    就这样,徐生洲在基础学科与实用技术之间来回摇摆,活像一个二本毕业的大学生,想找份体面的工作,又养不活自己;想去打螺丝、送外卖,又脱不下身上的长衫,只能在理想与现实中痛苦纠结。
    楚夔见徐生洲沉默不语,连忙换个问题:“刚才徐校长提到学校的目标是‘小而精’,那您对学校的规模是如何考虑的?”
    徐生洲倒是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学校每年招生2000人左右,维持在校生8000人的规模。”
    劳新芳颇为惊讶:“我还以为学校升本、改大之后,会扩大招生规模呢!”
    徐生洲一挑眉:“为什么你会这么想?”
    劳新芳理所当然地说道:“因为国内所有民办高校想要维持收支平衡,最直接、最可靠、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扩大招生规模。而且在校生规模上来以后,可以带来校园经济的繁荣,提高学校资产承包租赁的收入,进而形成一个正向反馈。以前我们学校招生少,是因为名声不彰、吸引力不够,只能招到那么多人。如今升本、改大,名气也上去了,影响力也起来了,生源再也不成为问题,还不趁机扩大招生规模?”
    徐生洲道:“还趁机?我看你是想趁火打劫。”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让我做妾?姐姐不装了重生:本统子教宿主当老六诡三国精灵,可我是个培育家啊重生六八:女知青窑洞种田养猪铁雪云烟爱,过时不候重回我爸妈的高中时代发癫后,她成为整顿皇宫第一人我的抗战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