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浅小溪,绕山环流。寻山脚下,有一小村名为寻山村,她自幼长于此地,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在阵阵孩童笑语中结识了比她年长三岁的徐墨。
小小的少年总是一袭青衣,在一堆泥巴做的小孩堆格外显眼,她头一回见他,将满手的泥土糊了他满脸,少年白了脸,红了耳尖。头一回狼狈的回了家,自此,两个人的梁子便结下了。
徐家诗书传家,对唯一独子教导严格,自小习文,虽是幼龄,却早早熟读了四书五经,开口成章不过小儿科。徐家父母更是将希望托付在了他身上,一心等着他高中状元之日。
她生长在寻山村,却非村中人,几年前,一女子贸然闯入村中,怀抱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跪在村长面前求一安身之所,村长见她可怜,与众人商议后,在村尾建了一所小院,为她落户。不久后女子过世,只留下不足两岁的她,村民们便自发的养大了。
她得罪了徐墨,虽然在村民眼里不过是小孩子斗气,可两人都当了真。
她见他便喊“书呆子”,徐墨便毫不客气的回一句“臭丫头”。
她哈哈哈大笑,露出一侧浅浅的梨涡道“书呆子,这句臭丫头可也是圣人教你的?”
徐墨涨红了脸,冷哼一声扭头便走,留下得意的她在后面扮鬼脸。
待她长到了八九岁,自觉是个大人的她不再和徐墨斗嘴,每日绣花绣帕子,再趁着集市托了王大婶卖掉换银子。徐墨每每路过,看着已隐隐有些美人样子的小丫头认真的模样,心头一动,终究什么也没说,默默走开了。
古人言:“丧妇长女不可娶。”便是如此小小的村子,也死守这规矩不肯破,哪怕她再讨喜,长得再好看,村中媳妇们也没一个愿娶她为儿媳。
这件事,她自是知道的。
自她七岁起,村中少年便有意无意的开始疏远她,她知道,自己终究是没人肯要的,可心中依旧是怀抱希望,那小小少年,成了她生命中,最值得期待的。
徐墨对她,也是含了几分情愫,那时候她天真的以为,他们是可以在一起的人,只要自己再乖巧一点,只要自己讨好徐家,徐夫人,是可以接受她的。
然而,徐家,打一开始就没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