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又问:“那你朋友是如何评价的?”
谷城回忆了一番女朋友……咳,女性朋友对《孩子王》的评价后,他说:“小说以近乎纪实的手法,描绘了中国偏远乡村教育的困境。校舍破败、师资匮乏、村民困顿、孩子饥饿……谢园的坚守,映照的是整个时代农村教育的艰难。
他的奉献不是浪漫化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是充满无奈与痛苦的牺牲——狗被饿极的孩子吃掉、学生夭折于回乡支教的路上,甚至他自己的肝癌都无钱医治。这种真实到近乎窒息的笔触,让人深刻感受到乡村教师的孤独与伟大。”
会场突然变得寂静无声,这样谷城很不习惯。
他连忙道:“这是我朋友对小说的评价,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毕竟我没有看过。”
杨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这个胡为民倒不是个只会写歌功颂德的应声虫。”
“我倒觉得《孩子王》用心险恶!”有人站出来道。
杨涟和谷城等人看向那人,那人朗声道:“《孩子王》看似批判了落后的制度,教育的不公,但实际上,这部小说都在歌颂主角谢园的坚守。这何尝不是一种歌颂?”
“歌颂苦难?”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似乎真是如此。
“歌颂苦难实质上地削弱了对现实的批判,这是一种倒退,也是一种背叛!”
众人看向谷城,谷城能怎么办,只能苦笑。毕竟他又没有看过小说,他说的也都来自女朋友。
一部小说,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这让不少对小说不感兴趣的人对胡为民的《孩子王》产生了兴趣。
如果今天的对话传出去,恐怕又要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不过,这何尝不是胡为民影响力的体现。毕竟,就连以发扬诗歌为己任的《今天》都开始关注胡为民的小说了。
……
冀州某县城,刚开完教育会议的刘老师已经准备回乡里了。
不过在回去之前,他打算买一本文学杂志回去。
从乡里到县城的道路不便,他每次进县里,都要买不少书回去。
县里只有一家新华书店,他来过几趟,位置好找,倒也不怕迷路。
“咦,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