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十月的府谷,秋风瑟瑟,吹过城外大营,李明望着堆积如山的三千支新式燧发枪,心中思绪万千。
    这些燧发枪凝聚着鲁大昌、齐小天等工匠心血。鲁大昌既懂技术、手艺精湛,又会管理、能统筹,指挥工匠们三班倒流水线作业,加班加点完成新式燧发枪的生产任务;齐小天凭借机关天赋专注改进击发机构,提升燧发枪的击发可靠性。二者携手,这才造就了这批性能远超大明、后金的燧发枪。
    在实战中,将领普遍反映,这枪的威力、射程过剩,一般能保证百步左右的有效射程即可。因为要保持排枪轮射效率,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立姿无依托射击,太远根本瞄不准,而火枪就是靠着火力密度杀伤的,过于追求精度根本没必要。而过于追求精度的结果就是枪管过厚、散热性较差,这在之前与高迎祥流寇大军交战时就出现过,险些造成大败。而且因为枪管过厚,插上枪刺后太沉,导致拼刺刀时不够灵便、体力消耗太大。鲁大昌根据大家的反馈情况,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结论:可以进一步减少枪管厚度,同时单层管壁焊接技术保留不变,只要工匠焊接质量过关,无需铁圈加固,这样可以在保证百步威力和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一成燧发枪的重量。该情况汇报给李明后,经过李明现场观看测试,同意了这个方案,而这批燧发枪就全部是这款改进型,李明命名为“2型燧发枪”,原来的那款则顺理成章叫为“1型燧发枪”。
    李明与钱守庸渊源颇深。当年钱守庸为知府率乡勇围剿李明,反被击败俘虏,被迫写下投降书。之后二人勾结,李明借投靠义军盟主王嘉胤并反杀之机,提其首级投明,钱守庸亦因“平乱”升官,自此二人一荣俱荣。
    如今,李明虽凭努力与钱守庸的大力支持在府谷立足,却觉发展受限,如被崇祯拴在延绥的看家狗,只能在这延绥之地被动应对各方来敌,而且为了避免崇祯皇帝的猜忌,虽然贵为延绥总兵,却不敢向其他各路镇守参将、副总兵的地盘下手。钱守庸此前提出的南下发展建议,此刻在李明心中愈发迫切。经深思熟虑,他决定派最信任的谭师爷押送燧发枪至辽东,同时与钱守庸密议移防南方之事。
    谭师爷年约四十,身形清瘦,精明睿智,跟随李明多年,忠心且处事周全。李明将其唤入营帐,小声说道:“谭师爷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十二只SSS级鬼宠,你管这叫差班生皇冠亦有所属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渣男与人暗度陈仓,我与王爷明修栈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她携手权臣杀疯了,全家后悔晚了!出狱后,假千金被厉少霸宠独美致命偏宠,顾少步步诱哄离婚独美后,疯批三爷跪求我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