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瞬间,阁楼的尘埃在斜照中悬浮成星云的旋臂。我透过望远镜望向暮色中的云层,青铜镜筒残留的温度让人想起某个清末女子的掌心。她是否也曾在此处记录云图?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在云絮里藏匿着怎样的密语?当夜我在镜筒夹层发现卷残破的《望云录》,记载着光绪二十四年至宣统三年的云象异变,某页边缘写着:\"四月十八,见孤云状若白练,夜半果有彗星袭月。\"
如今我的房间成了云的博物馆。北墙挂着用暴雨云染制的缂丝,南窗垂着掺入云母粉的鲛绡纱,连床头柜都是改造的标本陈列柜:第一层是封存在环氧树脂中的幡状云,第二层排列着不同时辰拍摄的云隙光玻璃底片,最底层藏着那本《望云录》和十二片写着云谶的银杏叶。某个春分凌晨,月光将云影投在标本柜的玻璃表面,那些悬浮的云絮突然与窗外的真实云层产生共振,在房间里荡漾出涟漪状的柔光。
最奇妙的收藏在梳妆台的珐琅盒里。去年冬至,我在城隍庙市集遇见个卖云锦的老妪,她布满老年斑的手腕上系着串云形琉璃珠。当我要买下最后半匹流云纹锦缎时,她突然从襟口掏出个蜡封的玻璃瓶:\"这是庚子年跑洋船时,在好望角收集的暴风云核心。\"瓶中的黑色云团仍在缓慢旋转,隔着玻璃都能感受到压抑的电荷。
朋友们渐渐习惯了我的痴狂。开古董店的文先生送来块汉代云气纹铜镜,说是在碑林废墟找到的,\"镜面氧化层会随气压变化显影\"。果然在台风前夕,铜镜表面浮现出螺旋状的云纹,与气象卫星传来的云图惊人相似。出版社的夏编辑甚至提议为我办云主题展览,直到看见我用三千张云图底片拼贴的《银河云冕》,才意识到这并非商业企划能承载的执念。
上元节那夜,我在老房子的地窖有了惊人发现。撬开某块松动的青砖后,油灯照出个锡制方盒,里面整齐码着三十六封没有署名的信。每封信都画着当日云象,从卷云到层积云,笔触间藏着颤抖的思念。在戊戌年八月十三的信中写道:\"今晨见云街横贯苍穹,恍若鹊桥,方忆起明日便是七夕。自君随康梁诸公赴京,云影皆成离人泪。\"信纸上的水渍晕开了\"戊戌\"二字,恰与历史书上的变法日期重合。
我开始在《望云录》空白处续写新的篇章。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