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在位早期曾展现出一定的政治才能,推行了一些改革举措,但后期却逐渐沉迷于道教,一心追求长生不老。他在宫廷中大兴土木,建造道观,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贾敬同样痴迷于道教,长期在都外玄真观修炼,全身心投入到烧丹炼汞的活动中,对家族事务和外界的纷扰充耳不闻,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花费在炼丹上。这种对道教的过度痴迷,使得他们都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嘉靖皇帝因沉迷道教,疏于朝政,导致朝廷内部腐败现象滋生,官员们争权夺利,政治日益黑暗。贾敬作为宁国府的重要人物,本应承担起管理家族的重任,引领家族走向繁荣。然而,他却消极避世,将家族事务全部抛给儿子贾珍。贾珍缺乏正确的教导和约束,行事荒唐,把宁国府搞得乌烟瘴气,家族风气日益败坏。这反映出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家族中,当领导者沉迷于个人私欲而忽视责任时,都会导致整个体系的衰败。
嘉靖皇帝晚年因长期服用含有剧毒的丹药,身体每况愈下,最终驾崩。贾敬也因服食秘制的丹砂,导致身体被剧毒侵蚀,腹中坚硬如铁,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皱裂,痛苦地“烧胀而殁”。他们的悲剧结局都揭示了对长生不老的盲目追求是不切实际的,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作者通过塑造贾敬这一人物形象,隐喻了嘉靖皇帝等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命运,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昏庸、迷信以及对权力和长生的盲目追求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揭示了这种行为对社会和家族造成的危害,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权力、责任和生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四、贾敬出家原因探究
1.情感因素
贾敬因妻子难产而死,伤心欲绝选择出家,这种可能性在小说的情节脉络中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从小说对其家庭生活的描写来看,贾敬与妻子感情深厚。他不像贾赦、贾政那样纳妾,仅与嫡妻生育了贾珍和贾惜春两个孩子。从贾惜春生母高龄产女这一情况推测,贾敬与妻子相伴多年,感情稳固。
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贾珍年龄至少三十岁以上,由此可推断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