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杠瘫在座位上,盯着梁上晃动的烛影,终于从齿间挤出字:\"派左相为使,去清军大营”
郑氏使臣李廷珪踏入清军辕门时,迎面撞上列队操练的第13师士兵。
那些平头青年,与记忆中拖在脑后的长辫清军判若云泥。
“某奉郑公之命,特来与天朝议和,不知我安南何处冲撞天朝?”
师长张煌斜倚帅案,指尖摩挲着腰间火枪,忽然嗤笑出声。
\"你还不知?安南坊间辱骂我朝百姓辫发如"妇人簪花",更将三十七个清民穿掌悬城——天子盛怒,命我等讨贼雪耻!\"
\"简直荒谬!\"李廷珪后退时撞翻铜灯,翎羽扫过帐中\"斩藩立威\"的军旗。
\"将军,定是阮氏逆贼伪造谣言!请天朝明察!\"
张煌猛地起身,逼近使臣,铠甲上的铜钉几乎戳进对方衣襟:\"挑拨?我这里有百余名目击者画押证词!证据确凿。\"
张煌看着神情有些恍惚的李廷珪,轻声道。
\"安南想要平息我朝民愤其实也不难——三日内将后黎国主绑来辕门,升龙府开城献降。\"
李廷珪望向帐外猎猎作响的\"辫耻雪尽\"军旗,只见士兵们攥着断发系在枪头,涨红着脸梗着脖子道:\"如此苛政,恐伤宗藩大义!\"
张煌抄起案头《讨逆安南诏》甩在使臣脚边,黄绢上\"辫耻即国耻\"的朱批刺得人眼眶生疼。
\"安南笑我朝子民辫发如妇人时,可曾念及宗藩?\"
张煌从箭筒抽出一支雕翎箭,猛地插在帅案上:\"箭在弦上,射不射由我。
三日之后,升龙府若还飘着安南旗号,本帅不介意让郑杠见识见识,什么叫"辫民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