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黑板,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发出“嘎吱”一声,断成了两截。
他毫不犹豫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知己知彼”四个大字,
每个字都写得苍劲有力,
仿佛要将这四个字深深地刻进黑板里。
写完后,张教育长转过身来,目光再次落在徐天亮身上,
“徐天亮,你刚才提到的后勤、兵力、指挥等因素,
确实都是战争中的实际情况。
然而,我们中国人打仗,
从来都不是仅仅依靠这些就能取得胜利的。”
他转过身时,古之月看见他领口的将官领章上落着点粉笔灰,
突然想起上个月在操场看见他给学生示范拼刺刀,
五十岁的人了,动作还像杆标枪似的笔直。
\"说说吧,\"
张教育长敲了敲兵棋推演的沙盘,
\"如果让你指挥五十九军,你怎么打?\"
徐天亮瞪大了眼睛,
仿佛被眼前的沙盘景象定住了一般,一动不动。
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排代表五十九军的蓝旗上,
仿佛要透过它们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战争局势。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猛地蹲下身子,将手指放在沙盘上,
沿着襄河划出了一条弧线。
他的动作迅速而果断,
仿佛这个弧线是他早已深思熟虑过的。
“鬼子的主攻方向肯定是在枣阳,”
徐天亮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我们可以派出一小股部队在正面坚守,死死拖住他们,
然后把主力部队拉到侧翼。”
他的指尖停留在宜城附近,继续说道,
“这里的河道比较狭窄,鬼子的重炮无法通过,
只要我们能够卡住渡口,
就能将他们的补给线一举切断。”
然而,一旁的王建国却突然冷哼了一声,
表示对徐天亮的计划并不认同。
“说得倒是轻巧,”
他皱起眉头说道,
“侧翼既没有工事,
也没有援兵,拿什么去卡住渡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