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上菜的间隙,朱元璋拉着俞通渊,深入了解瀛洲的情况。
俞通渊刚好趁此机会提出了朱棣交给他的任务。
“皇上,臣这次回来,除了送黄金,还有别的任务的。”
“哦,什么任务,说来听听。”
“瀛王让臣请求皇上您,再送一些工匠去瀛洲。”
见朱元璋没有说话,俞通渊继续说道。
“皇上,瀛洲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唯一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
尤其是工匠,非常的缺。
瀛洲倒是有当地人,但是他们习惯了野人的生活,很多工作根本就做不来。
之前派过去的那些工匠,相对于瀛洲那茫茫大的地盘,实在是杯水车薪啊。”
朱棣走的时候,带过去的各行业人才一共也才一两千人,肯定是不够用的。
朱吾适的本意是让朱棣慢慢发展。
现在看来,朱棣是不满足于慢慢发展了。
其实朱吾适自己也不满意,但是光靠着大明本土输送人才也是不行的。
大明自己都缺人呢。
“贤弟,这个问题你看要怎么处理。”
遇事不决问朱吾适,已经成了朱元璋的习惯了。政治问题除外。
朱吾适思索了一下说道。
“派人肯定是要派人过去的,瀛洲可是个风水宝地,早开发就早获利。
但是派多少人去,这个还得再讨论。
另外呢,瀛洲的教育问题也得提上日程了。
咱们大明现在太缺人了,就算是一直鼓励生育,百姓也乐于生孩子,孩子们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我觉得,还是得从教育方面下手。
瀛洲是有土着的,也就是印第安人。
要我说,成立学校,把所有适龄的,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的印第安小朋友都弄进学校里,让他们学习,三五年以后,不说成才,肯定也是有用的。
俞通渊,瀛洲有学校吗?”
俞通渊摇摇头。
“这个还真没有,光顾发展了。不过瀛王他有下令,让那些工匠每个人都必须带几个当地土着徒弟。”
朱吾适听完直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