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等朱元璋换好衣服,一行人之间去了食为天。
    等待上菜的间隙,朱元璋拉着俞通渊,深入了解瀛洲的情况。
    俞通渊刚好趁此机会提出了朱棣交给他的任务。
    “皇上,臣这次回来,除了送黄金,还有别的任务的。”
    “哦,什么任务,说来听听。”
    “瀛王让臣请求皇上您,再送一些工匠去瀛洲。”
    见朱元璋没有说话,俞通渊继续说道。
    “皇上,瀛洲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唯一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
    尤其是工匠,非常的缺。
    瀛洲倒是有当地人,但是他们习惯了野人的生活,很多工作根本就做不来。
    之前派过去的那些工匠,相对于瀛洲那茫茫大的地盘,实在是杯水车薪啊。”
    朱棣走的时候,带过去的各行业人才一共也才一两千人,肯定是不够用的。
    朱吾适的本意是让朱棣慢慢发展。
    现在看来,朱棣是不满足于慢慢发展了。
    其实朱吾适自己也不满意,但是光靠着大明本土输送人才也是不行的。
    大明自己都缺人呢。
    “贤弟,这个问题你看要怎么处理。”
    遇事不决问朱吾适,已经成了朱元璋的习惯了。政治问题除外。
    朱吾适思索了一下说道。
    “派人肯定是要派人过去的,瀛洲可是个风水宝地,早开发就早获利。
    但是派多少人去,这个还得再讨论。
    另外呢,瀛洲的教育问题也得提上日程了。
    咱们大明现在太缺人了,就算是一直鼓励生育,百姓也乐于生孩子,孩子们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我觉得,还是得从教育方面下手。
    瀛洲是有土着的,也就是印第安人。
    要我说,成立学校,把所有适龄的,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的印第安小朋友都弄进学校里,让他们学习,三五年以后,不说成才,肯定也是有用的。
    俞通渊,瀛洲有学校吗?”
    俞通渊摇摇头。
    “这个还真没有,光顾发展了。不过瀛王他有下令,让那些工匠每个人都必须带几个当地土着徒弟。”
    朱吾适听完直摇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八岁开始模拟的我觉醒重瞳结婚当天,顾总落跑后追妻火葬场多子多福:我一步步建立氏族双标王爷硬刚正派男二当我血包?连夜跑路攀高枝登凤位我有一鼎炼妖壶末日最强包租婆,我靠抽盲盒躺赢七零宠婚:咸鱼甜妻太旺夫重生从黄埔开始全班炮灰读我心,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