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智人也纷纷效仿,努力地塑造着属于自己的坩埚。有的智人在塑形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黏土总是无法成型,老人便会耐心地走过去,手把手地指导,纠正他们的手法和力度。
待坩埚塑形完毕,就迎来了最为关键的烧制环节。老人指挥智人们给火炉加柴火,柴堆中间留出空间用来放置坩埚。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黏土坩埚放置在柴堆中央,确保它们摆放平稳且互不干扰。随后,老人点燃了柴堆。火焰起初缓缓升腾,逐渐变得猛烈而炽热,舔舐着坩埚。
智人们紧张地注视着燃烧的柴堆,他们不时地添加木柴,让火势持续旺盛。在高温的烘烤下,黏土坩埚慢慢发生着变化。原本湿润的黏土逐渐脱水,颜色由深变浅,开始变得坚硬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坩埚在火焰中被烧结,内部的结构变得更加致密,能够承受高温的考验,足以容纳即将炼制的铁水。老人始终守在一旁,密切关注着烧制的进度和火候,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不容许有丝毫差错,因为这些坩埚将是他们开启炼铁新纪元的重要容器。
老人深知,要让熔炉中的火焰达到炼铁所需的高温,强劲且稳定的气流不可或缺,于是他决定带领智人们制作风箱。
他们在森林中寻觅合适的木材,最终选定了质地坚韧且轻便的树干。老人手持石斧,用力砍伐,每一下都精准有力,伴随着清脆的砍伐声,一段段合适长度的木材被收集起来。
回到营地,老人开始指导智人们对木材进行加工。先将木材粗略地修整,削去多余的枝丫和树皮,使其表面较为光滑。接着,老人用石凿在木材上精心开凿出一道道凹槽和孔洞,这些将是风箱内部空气流通的通道。
为了制作风箱的箱体,他们把加工好的木板拼接在一起。老人用藤蔓搓成的绳索仔细地捆绑固定,确保箱体的密封性。同时,在箱体的一侧安装上一个可以活动的木板作为活塞,活塞与箱体内壁贴合紧密,保证在推拉过程中空气能够有效进出。
然后,是制作风箱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老人用兽皮制作了一个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