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太孙殿下的商贸改革,使我江南丝绸销路大开,商户获利,百姓就业,实乃双赢之策。\"一位南方丝绸商人代表感激地说,\"我等商户都感念太孙恩德,愿全力支持殿下的改革。\"
    朱雄英谦虚地回应:\"这是国家之策,非我一人之功。能惠及百姓,是我最大的心愿。\"
    这些努力很快见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支持朱雄英的改革,就连一些原本持保留态度的大臣也开始转变立场。黄子澄的奏折虽引发争论,但最终没能动摇改革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健康状况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虽然龙体依旧硬朗,但偶尔会有短暂的咳嗽和疲倦。这些变化虽然细微,却没有逃过朝中大臣们敏锐的观察。
    一时间,关于皇位继承的讨论在朝中悄然兴起。虽然朱标作为太子的地位无可动摇,但太孙之位却成了关注焦点。朱雄英作为嫡长孙,按理应是不二人选,但朱允炆在一些守旧派大臣心中却颇有支持者。
    这种微妙的政治气氛很快蔓延至整个朝堂,大臣们开始暗中站队,形成了以朱雄英和朱允炆为核心的两大政治阵营。朝堂氛围越发紧张,仿佛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朱标对此忧心忡忡。作为太子,他不能公开偏袒任何一方,即使朱雄英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只能私下告诫朱雄英,希望他在政治斗争中保持清醒和谨慎。
    朱雄英则越发沉稳。他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对于朱允炆的挑衅,他既不正面交锋,也不退避三舍,而是继续专注于自己的改革事业,用实际成效赢得人心。
    朝堂上一片肃穆,大臣们个个面色凝重。北方急报刚刚送达,蒙古联军突袭边境,连破宁武、大同两座边城,杀害大量百姓,势如破竹,直指内地。
    朱元璋看完奏报,龙颜大怒,将奏折猛地拍在案几上:\"岂有此理!朕平定天下多年,这些蒙古余孽竟敢如此猖獗!\"
    他立即下令召集军事会议,群臣齐集议事殿。朱雄英与朱标也应召而来,朱允炆得到消息后也匆匆赶到。
    \"据边关奏报,蒙古各部落联合成军,约有精骑三万,步卒五万,已攻占我宁武、大同两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兵部尚书沉声汇报,\"现我边军已集结于雁门关外,但兵力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开局替身,我迎娶女帝你怕什么?毛团听我话后卷疯了,我负责可爱重生七零:前夫假死我改嫁,他急了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小狼狗恋上我,禁欲总裁急白了头穿八零成炮灰,美娇娘她又媚又野镇国谋士神狱塔道界天下狂龙下山:我是国手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