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当前科举过于强调八股文章,导致选出的多是背诵圣贤之言的书呆子,而非真正懂得治国平天下的实用之才。孙儿想增设实用学科考试,如算学、农学、水利等,减少八股文的比重,扩大选才范围。\"
    宋濂沉吟片刻,捋着长须问道:\"太孙的想法确有道理。然科举取士乃祖宗之法,变动不易。况且,圣贤之道,本就包含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岂可轻言废除?\"
    朱雄英恭敬地回答:\"孙儿无意废除儒学,相反,孙儿深知儒家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智慧。只是如今的科举考试,已经偏离了选拔真才实学的初衷,变成了对固定八股的死记硬背。孙儿想做的,是回归科举的本质——为国选才。\"
    宋濂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仍有顾虑:\"太孙所言甚是。然而,科举制度存在多年,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贸然改变,恐引起朝野震动。\"
    朱雄英点头表示理解:\"正因如此,孙儿才前来请教老大人。孙儿想先在几个地区试行,保留传统科目的同时,增设实用学科的专项考试,两条路径并行。这样既能选拔实用人才,又不至于全盘否定传统。不知老大人以为如何?\"
    宋濂听完,眼中的赞许之意更浓:\"太孙考虑周全,既顾及变革,又尊重传统。老朽虽年迈,却也明白世事变迁之理。太孙此举,确实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老朽愿为太孙这一改革进言。\"
    朱雄英大喜,连忙拜谢。随后几日,他又分别拜访了刘伯温、陶安等开明学者,详细阐释了自己的改革理念。这些饱学之士,虽初有疑虑,但在深入交流后,大多被朱雄英的诚意和远见所打动,纷纷表示支持。
    然而,朱雄英的举动很快在士大夫阶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依靠传统科举制度获益的人士,视此改革为对传统文化的挑战,甚至是对士大夫阶层地位的威胁。
    朱允炆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暗中拉拢科举既得利益者,散布谣言称朱雄英此举是要废除儒学,动摇国本。
    一时间,朝野上下关于科举改革的争论日益激烈。支持者认为此举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为国家发展注入新活力;反对者则坚持传统科举制度是维护文化传承的根本,不容动摇。
    朱元璋对此颇为犹豫。一方面,他认同孙儿关于实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我的抗战有空间大阿神王王熙凤给林妹妹做娘?重生之无极天尊1981:开局带女知青吃鸡虫二大师,从港岛影视娱乐开始宫斗险恶:娘娘步步为营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末世:女神校花太廉价权谋博弈:从被陷害后开始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