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商人势力如江河之水,堵不如疏,但必须用三司、巡抚、厂卫织成铁网。
“去告诉海瑞。”
朱厚熜忽然吩咐:
“让他草拟《巡抚条例》,限三日内呈进。”
说完,他望着殿外渐白的天际,想起昨夜东厂密报里提到的“江南商团献寿礼于内阁六部”。
看来这“巡抚制”,不仅要管商人,更要管那些以为“抱团就能稳如泰山”的老狐狸们。
……
次日未时三刻,正阳门下骤起喧嚣。
杨一清亲率锦衣卫缇骑封锁米市街。
绣春刀出鞘声惊飞檐下鸽群。
杨一清看着粮行老板们青白的脸色,忽而冷笑:
“昨夜子时三刻,你们往城西仓库转运私粮时,可曾想过今日?”
锦衣卫们如鹰隼般扑向各个粮铺。
从柜台暗格、地窖夹层搜出的账本堆成小山。
墨字间“市舶司王大人分三成”“布政使李公抬价授意”等记载触目惊心。
“杨大人!我等遵令囤积,实乃……”
最大的粮行东家赵富年膝头抖得撞响秤杆,话未说完便被锦衣卫掌嘴。
杨一清从袖中抽出皇帝亲批的《禁囤积令》,道:“陛下早有明训,米粮囤积超百石者,以‘谋反’论!”
他瞥向街角缩成一团的米商们,忽然提高声音:
“把人犯与账本一并押往午门,待陛下亲自发落!”
消息传到内阁时,杨廷和正在批阅苏州织工复工奏折。
听闻城西三十余家粮行被抄,他握着狼毫的手顿了顿:“这老货倒是雷厉风行。”
身旁中书舍人小心翼翼道:“听说搜出的账本里,有涉及浙江市舶司的……”
“住口!”
杨廷和猛地抬头,目光扫过值房紧闭的窗棂,忽而放软声调:
“去告诉户部,明日起在应天、扬州设‘平准仓’,调漕粮十万石平价抛售。”
“免得有人说咱们只会抓人,不会平抑物价。”
……
申时初刻,午门广场已聚满百姓。
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