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人摇头:“我老了,早就用不上了。”
“老祖宗,您会长命百岁的,我们还要和您一起见证国家复兴呢!”蔡海生恭敬地说道。
“国家复兴?”老妇人一时神往。
类似的一幕,在整个长城以南,长江两岸,不停的重复着。购买特区政府的战争债券,已经成了整个大清百姓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放下一切,一大早就去排队。
一个乞丐把自己攒了半年的200文钱,拿出来购买战争债券。柜台的业务员是含着泪帮他办理的手续,那一天是那个乞丐人生中第一次拍照片。灿烂的笑容,蓬乱的头发,破烂的衣服,在快门按下的一刹那定格。
一位年老色衰,独居多年的青楼女子,也把自己攒下的钱,拿出来买了战争债券。
一个自称是小偷的人,把自己偷来的全部拿出来购买战争债券,在柜台前发誓,再也不偷了。
一位不到十岁的报童,也把自己攒了一年的3000文钱,拿出来购买战争债券。但是很遗憾,他太小了,又没有家人,东北农业银行无法为他办理手续。
上到富商,下到贫苦百姓,踊跃购债,争先恐后。战争债券的销售,烈火烹油,如火如荼。而且,不只一地,是全国性的购买狂潮,用“热潮”已经不能形容其壮观景象。
这让整个北京朝廷和所有列强大跌眼镜,简直匪夷所思,简直天方夜谈。
最开心的要属德国驻朝阳领事乔纳斯,多日来的纠结、沉闷、懊恼、气愤,一扫而空。他又开始庆幸,没有把三天前写好的报告,发回柏林。
他开始思索,清国的老百姓,为什么会热衷于购买战争债券?为什么会相信禁卫军?从主动接受清国朝廷的招安开始,回顾禁卫军的发迹过程,禁卫军并没有为长城以南的清国百姓做什么。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努力建设自己管辖的这片土地,却把货币发行到整个大清国,用低成本的廉价金属和更低成本的纸币,换来大量的高价值原材料。这无异于光明正大的抢劫,但是却没有人反对,没有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