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这在欧美国家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国家先从金币银币开始,一点一滴的建立起货币信用。而禁卫军直接跳过了这一步,用特区政府的权力,强行确立自己的货币信用,不是金本位,也不银本位,而是权力本位。权力本位,真的靠得住吗?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还是说,清国是个特例,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乔纳斯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他想不明白,因为他没有看透货币的信用本质——能买到东西才叫货币。
仪銮殿里,慈禧太后手里抱着暖炉,望着雪片纷飞的窗外,也陷入了沉思之中。突然又自言自语道:“我们又猜错了,没想到居然有那么百姓相信他们。”
光绪皇帝也默默地点头,轻声道:“我们还是小看他们了。但是,回顾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一切,这又是必然的结果。”
慈禧太后、袁世凯、铁良,同时看向光绪皇帝,听其下文要说什么。
光绪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同治十三(1874)年,朝廷为了巩固台海防卫,第一次发行国债,这是我大清第一次借债,出钱的是香港上海银行。”
光绪站起来,走了几步,然后面向慈禧太后、袁世凯、铁良三人,继续道:“从同治十三(1874)年到光绪十三(1887)年,我大清共借债11次,其中7次是通过香港上海银行。甲午战争前后,我们借款35亿两,香港上海银行独占133亿两。左棕堂(请不要计较名字写的不对,我怕他的后人找我)为了平定新疆叛乱,三次向香港上海银行借款。”
“庚子赔款,我大清向八国联军赔款45亿两白银。这个数字,意味着45亿大清百姓,每人赔一两,相当于我大清12年的全部税收。”光绪做了一个卡自己脖子的动作:“从我开始,到普通百姓,全都要把脖子扎上,全都不吃不喝苦干12年才能还清,而且,这还只是本金,后面还有相当于一倍本金的利息。”
光绪继续:“又是香港上海银行的设计,由他牵头,放款给我大清,我们拿关税收入做抵押,他们就可以直接去海关提钱。”
光绪一边磨牙,一边摇头:“香港上海银行的人说,为了让他们看到大清的诚意,关税必须要让英国人来管。荒唐啊——”光绪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