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有人旁敲侧击,想向县衙求字。甚至有人直接带着重金找到柳如是,指名道姓想要齐大人的墨宝,无论写什么,只要是亲笔就行,价钱好商量。
柳如是自然不敢答应,将事情回报给齐征。
齐征听了,只是笑了笑。
时机还不到。
现在直接卖字,一来吃相难看,二来也容易让这刚刚建立起来的“神效”变得廉价。
他需要一个更好的契机,一个能将这些字画的价值最大化,并且名正言顺地将钱收归县衙公用的方法。
同时,他也利用这段时间,继续研究那段“笔法精要”,并尝试着练习左手书法。
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精神的极大消耗,但也让他对那股盘踞右臂的死气,多了一丝微弱的掌控力。
死气蔓延的速度虽然依旧缓慢,但确实被遏制住了。
而那支判官笔,自从那日吸收了庞大信息流之后,就再无异动。
笔杆上的星图依旧黯淡,齐征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再次激发。
仿佛之前的种种神异,都只是昙花一现。
这让他有些不安。这支笔的来历和作用,始终是个谜。
那个所谓的“炼魂录”,他也只记住了名字,具体内容如同镜花水月,一闪而逝。
另一边,柳如是按照齐征的吩咐,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各项事务。
查抄钱有德家产,收获颇丰,金银细软、田契地契加起来,足够支撑县衙短期内的开销和抚恤发放。
城外的难民营也初步建立起来,以工代赈的政策效果显著。
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清理废墟、修缮房屋、加固城防的工作中,虽然效率不高,但至少让整个县城重新运转起来,也给了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最让齐征欣慰的是,李白并未离去。
这位青莲剑仙似乎对平江县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日除了饮酒,便是帮着县衙弹压一些宵小之徒,偶尔还会指点亲卫们几手剑法,无形中也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日,李白又拎着酒葫芦来找齐征。
“齐老弟,你这手字现在可是洛阳纸贵啊。”李白看着齐征床边晾着的几幅新写的字,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