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云南怒江大峡谷的晨雾还未散尽,傈僳族村寨的木摞房顶上已升起袅袅炊烟。苏然踩着湿滑的石板路,望着半山腰处的“云端小学”,错落有致的木构建筑沿着山势生长,屋顶的太阳能板与传统的“千脚落地”结构相映成趣,仿佛从山林中自然生长出的教育殿堂。
    “赵校长,这所小学的教室为什么要设计成倾斜的木屋顶?”夏晴举着防水摄像机,镜头掠过教室外墙上的攀岩墙——孩子们正像小羚羊般在藤条间跳跃。
    傈僳族校长赵玉花裹紧披毡,眼中闪烁着自豪:“我们请建筑师保留了傈僳族木摞房的‘人”字形屋顶,既能抵御山洪,又让室内空间有了向上的张力。你看教室的木梁上,孩子们用彩绳挂着自己的梦想卡片,说这样愿望能顺着屋顶飘向雪山。”
    负责设计的建筑师陆明蹲下身,指尖划过墙角的树皮装饰:“我们在建材上用了当地的松木和火山石,却在教室之间架起玻璃连廊。你闻这木头的清香,孩子们说每天走进教室就像钻进大树的怀抱。”
    教室里,傈僳族老师娜花正在教孩子们用树皮纸作画,窗外的云海漫过窗台,仿佛给课堂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幔。“以前的校舍是砖混楼房,孩子们总说像关在笼子里。”娜花的银饰在阳光下叮当作响,“现在的木楼梯会发出‘咯吱’声,反而让他们觉得是大山在跟自己说话。”
    离开怒江,团队来到苏州盲聋学校。清晨的校园里,盲道砖在晨露中泛着温润的光,听障学生用手语交流时,指尖触碰的墙面刻着苏州园林的砖雕纹理。校长陈海萍领着大家走进“触觉花园”,藤蔓缠绕的廊架上挂着不同质地的风铃:“我们让建筑成为孩子们的第三位老师。你看这刻着《孙子兵法》的竹简墙,视障学生可以用指尖‘阅读’,听障学生能通过震动感受文字的韵律。”
    “陈校长,这些弧形走廊的设计有什么特别考量吗?”苏然摸着走廊墙壁上的盲文标识,触感与传统园林的漏窗图案巧妙结合。
    陈海萍指向正在廊下玩耍的孩子们:“听障孩子对空间的感知更依赖视觉,弧形设计让他们在奔跑时能预判转角;视障孩子则通过墙面的材质变化——青砖、木雕、鹅卵石——来辨别位置。建筑在这里,是无声的向导。”
    在多感官教室,视障学生小雨正用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恶女挺孕肚进豪门,裴总迷成翘嘴渣男骗我感情,还把我家吞噬成空壳引龙气,聚麟血,我重塑天灵血脉侯门弃子:我娶丑女后权倾天下只想让女主摆脱渣男的我,竟成了牛头人?御前女提刑空间囤货,重生后我有一座安全岛穿越之明萌贵公子北派阴阳先生,但身捆出马仙重回巅峰,我不给京圈太子爷当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