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驾崩后,遗体首先要进行沐浴净身,由专门的太监和宫女负责,使用特制的香汤等清洁身体,之后为其穿上多层寿衣,包括衮服、朝袍等,这些服饰均按照皇家规制,制作精美且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穿戴好后将遗体放入梓宫(棺材)。
停灵
梓宫停放在乾清宫,这是清朝皇帝死后停灵的传统场所。
在乾清宫设置灵堂,摆放各种祭祀用品,如香烛、供品等。
灵堂布置庄严肃穆,四周悬挂白色的帏幔,彰显出皇家丧事的庄重与肃穆。
期间,皇室成员、文武百官等都要前来哭灵、祭拜,按照严格的等级和礼仪程序进行。
大殓
大殓是将棺盖盖上并钉牢的仪式,标志着遗体正式入棺封闭。
大殓时,要有皇室重要成员在场,在一系列仪式后,工匠们会用特制的钉子将棺盖钉牢,此时光绪的梓宫就成为了密封的状态。
梓宫暂安
光绪帝于1908年11月14日去世后,大殓之后梓宫(棺椁)先停灵于乾清宫,后移至景山观德殿暂安。
因崇陵(光绪陵寝)尚未完工,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下葬。 其棺椁在此停放长达5年。
在观德殿期间,仍有专人负责守护和祭祀,每日都要进行常规的祭祀仪式,供奉饮食等物品,以表达对光绪皇帝的追思。
正式下葬已经到了1913年,崇陵竣工,光绪帝棺椁由梁格庄行宫移至崇陵地宫,与隆裕太后合葬。
送葬队伍规模浩大,动用1400余辆车辆、60班杠夫(每班128人),耗费白银438万两。
崇陵成为中国最后一座按帝王规制建造的陵墓。1938年,崇陵被盗墓贼洗劫,光绪帝遗体被拖出棺外,随葬品(如绿玉佛手簪、大东珠等)遭掠夺。
而慈禧太后的安葬因停灵与礼制冲突。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后,入殓时,慈禧遗体首先被安放在乐寿堂。
太监们为其进行了仔细的梳洗和装扮,给她穿上了华丽的寿衣,寿衣上绣满了精美的图案,缀有大量珍珠、宝石等。
随后,慈禧被放入金丝楠木棺材中,棺内还放置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