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同时命令已入城的炮八标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总督署发其轰炸,但进攻连连受挫。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攻击,终于突破清军防线,他们在督署放火指引炮兵轰炸督署,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治张彪仍在抵抗。经过反复进攻,督署和司令部终被攻破,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城都被起义军接管。
10月10日深夜,得知起义情况后,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的同盟会成员何子渊的六弟何贯中,与同寝室同学李济深等人,组织军校学生炸毁了学校附近的浏阳铁桥,阻断清军南下镇压起义的道路。10月11日,起义军将士在湖北咨议局建立革命军政府,他们认为军政府需要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人出资号召,于是邀请咨议局议员和地方绅商举行会议,推举清朝二十一混成协(旅)的协统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同日,汉阳党人起义,占领汉阳全城,10月12日,汉口也为党人占领,至此,武汉三镇全部为革命军所控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猝不及防。湖广总督瑞澄谎报“地方安谧”,次日即奏报武昌失守,清廷内外震动。武昌起义的炮声彻底打破了清廷的幻想。消息传来,宫中一片大乱。摄政王急得团团转,隆裕太后整日以泪洗面,大臣们各怀心思,朝堂上乱成一锅粥。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我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我虽年幼,却也明白,这个古老的王朝即将走向末路,而我这个皇帝,也即将成为历史的注脚。在我登基成为皇帝的这三年里,这陆续三次的重大革命起义,我虽无力改变局势,却像一个旁观者,见证了旧时代的落幕和新时代的曙光。我深知,历史的车轮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