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11)页
主立宪方案。革命军方面,黄兴于10月28日从上海赶赴武汉,抵达汉口督师,并在11月3日的拜将仪式上,被黎元洪代表军政府委以战时总司令,接手抵御清军的攻击。11月9日,黎元洪都督电起义各省派代表到汉会议,筹组临时政府。同时,黄兴致电袁世凯,呼吁袁世凯拥护共和。11月13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内阁总理。11月27日,汉阳被清军攻陷,革命军退守武昌。持续41日的阳夏保卫战,双方死亡人数超过五千人,其中,革命军阵亡将士四千两百人。由于革命军坚持共和,且南方各省革命势力不容小觑纷纷宣布独立后已经和中央形成南北对峙。孙中山回国后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虽然在袁世凯带领的清军下收复了汉口重镇,但双方在武力试探较量下袁世凯转而选择施压清廷。
    武昌起义初期,袁世凯试图以“平叛”换取清廷信任,甚至托人转告亲信:“南方军事尚易结束,北京政治头绪棼如,望唐绍仪与梁士诒协作,重启政治改革。”但随着局势发展,他意识到清廷已无挽救可能,转而利用北洋军的实力与革命军谈判,意图通过“南北议和”实现自身权力最大化。
    袁世凯最初主张君主立宪,认为这是维护中国统一、避免列强干涉的唯一路径。他对《泰晤士报》记者称:“若消灭清廷,中国必内乱,列强将瓜分。”但革命军的坚决态度与孙中山的归国打破了平衡。袁世凯权衡利弊后,选择与革命党合作,逼迫清帝退位,换取自己出任总统。他对北洋将领靳云鹏坦言:“不想背上欺负孤儿寡母的骂名”,但现实利益迫使他放弃君主制。袁世凯在确定南北和谈成立君主立宪政体不可行之后,深思熟虑后决定利用和谈扩大自身最大权利。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通过控制军事:北洋军始终听命于他,成为其权力根基。在外交上交好各国,争取列强支持(如英国公使朱尔典)提升自身地位。对待不同派别分化革命党:通过汪精卫等妥协派施压孙中山,迫使其让出总统职位。在舆论操纵上宣称自己是“维持秩序”的唯一人选,塑造不可替代的形象。
    袁世凯的崛起是清廷腐朽与革命党不成熟的产物。他的政治野心既源于传统官僚对权力的追逐,也反映了晚清转型期的制度真空。尽管他以和平方式终结帝制,但其后
第(5/11)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离婚带娃上综艺,总裁前妻悔断肠玄幻:收徒百万年的我终于出关了重生都市之极品仙尊开局借钱炒股,我成股神你慌了?女子监狱修仙,我出狱便无敌玄幻:无敌,从复制经验开始!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开局天崩:反派女帝强亿点又如何?硝烟散尽,征途星辰大海父改枪被判,上交光刻机能考编吗